正文 第26章 領導能力篇(5)(2 / 3)

二、孩子為什麼缺乏溝通能力

溝通是人類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個人的學習、生活、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與他人的溝通。但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孩子的溝通產生問題。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鋼筋水泥、高樓深院構築的小天地裏,成天與電視、電腦、遊戲機親密接觸,導致其在與人溝通時,顯得非常吃力、困難。

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如今家長盼子成龍的願望非常急切,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關心,但是很少或根本不注重孩子溝通能力的培養。一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遇事退縮、看到陌生人時甚至都會哭泣。康康是一個4歲左右的孩子,盡管入幼兒園已經1年多了,但至今未適應集體的生活,每天母親去接他的時候,總是看到他一個人玩;在親子活動時,別的孩子都高興給家長表演唱歌,隻有他不會唱。康康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很老實、安靜,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喜歡與同學、老師溝通,因此不受老師的關注。這屬於性格上的真內向導致的溝通障礙。

真內向的孩子往往表現為不主動和外界接觸,在被動的情況下,可能也隻是應付一下;不想和別人接觸,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沒有迫切改變自己的願望。有一個上初中一年級的叫李濤的孩子從小就不怎麼活潑。在學校裏,李濤比較膽小內向,上課從不發言,和別的同學很少在一起,獨來獨往。他說:“我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喜歡自己一個人靜,不想和外界接觸。”這也是由於性格因素導致的溝通障礙。

假內向的孩子與真內向孩子一樣,不怎麼與人溝通,心理素質較差,伴有羞怯、緊張等情緒,但他們迫切想改變自己,渴望與別人接觸、交流;和最親近的人可以相處得很好。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和自己最親近的人能說會道、滔滔不絕,表現得很自如,從不會感到緊張、臉紅,但是到了一些特殊環境,特別是在大眾場合,就啞口無言說不好話了,其實這是一種假內向的表現。

還有些孩子因為患有某種疾病而影響溝通,自閉症就是其中的一種。這些孩子在嬰兒期顯得孤靜,不願看人、不愛哭、不愛笑,也不喜歡讓親人抱他、逗他、陪他玩,不理人、也不纏人、自己玩自己的等。這種疾病也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

另外,一些孩子由於心理原因也會導致溝通障礙。他們主要是因為害怕溝通失敗,比如怕被對方不理解或因自身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等因素而不敢溝通。這類心理因素常表現為以下幾種:

1過度自卑,缺乏自信。自卑的孩子在人際交往和溝通中表現為想象成功的體驗少,想象失敗的體驗多。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兩方麵:對自己的期望過低,把自己的交往和溝通圈子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他們從來不想主動去開辟新的交往和溝通渠道,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一些家長不讓孩子承擔獨立的人際交往和溝通任務,使得孩子安於現狀,依賴他人,潛移默化地養成了自卑心理。

2羞怯也是孩子中常見的溝通障礙。他們在溝通過程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一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說話低聲細語,見到生人就臉紅,甚至常懷有膽怯的心理。他們舉手投足間思前想後、顧慮重重。還有一些孩子患得患失之心太重,生怕自己的言行被人恥笑。做事不敢冒一點風險,久而久之,便羞於和人溝通,更羞於在公開場合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