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領導能力篇(5)(3 / 3)

3有些孩子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語言含混不清,使人難以理解其說話的意思。這會對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三、怎樣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自信、真誠、寬容、豁達是與人溝通的基本原則,培養溝通力最關鍵的是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自信一些,不要怕出錯。溝通能力是影響力的基石,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呢?

第一,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例如,有位家長這樣來幫助一個在與人溝通方麵特別羞怯的孩子:鼓勵她和家人主動交流,讓孩子談談耳聞目睹的事情,也可以談報紙、電視上的事。孩子漸漸地就能在家裏較為隨意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第二,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長可通過實際鍛煉將孩子身上敏感膽小、優柔寡斷、應變能力差等消極性格特征逐漸轉化為獨立性強、開朗、善於溝通等積極特征。有一個名叫愛倫的外國殘疾女孩,天生唇裂。從上學開始,她便感到自己是一個很難看的小女孩,沒有人會愛她這樣的“醜八怪”,因而一直很自卑,很少與小夥伴溝通,二年級了也不敢主動和老師說話。有一次,老師讓孩子們捂著一隻耳朵,聽自己說幾句輕輕的耳語,內容一般是“天空是藍色的”、“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等等。因為她的一隻耳朵確實不太好使,在等待期間,愛倫心裏一直忐忑不安。輪到她時,她用手假捂著耳朵。這時,像是從遠方傳來了上帝的聲音,一句話猶如春雷般回響在她的耳邊,老師慈祥親切地對她說:“你如果是我的女兒就好了!”到現在她還認為,是這位老師讓自己找到了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尊嚴和自信,驅走了她心中自卑的陰影,消除了她與其他孩子間的溝通障礙。

第三,鼓勵孩子大膽地與陌生人說話。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很多家長都教導孩子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其實,這種教法是有弊端的。那些從不與陌生人說話的孩子,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往往會不知所措,不會向陌生人求助。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很可怕,家長應當注意培養孩子與陌生人交往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選擇什麼樣的陌生人與之進行交談和溝通。

第四,在生活中練習溝通。許多時候,孩子不善於與人溝通,是受家長情緒的影響,當家長每天沒有笑臉時,孩子的情緒也勢必受到影響。為了孩子,家長每天要主動與其他人打招呼,表現得自然些、樂觀些,給孩子以榜樣,孩子的溝通能力無意識間會得到提高。比如平常熱情且有禮貌地接待客人,用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孩子;教導孩子,如果大人不在家,孩子也應禮貌地接電話,問明姓名和來電話的目的,並留下回電號碼,以便家長回來時能聯係。當然,如果孩子比較怕生,切不可強迫孩子,更不能嗬斥孩子,要慢慢地引導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應多讚美、少批評。家長對孩子經常性的理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那些經常鼓勵孩子的家長會發現,他們的孩子看上去可能不夠乖巧,但卻自信而且勇敢,敢於與人溝通。

第五,孩子之間的玩耍是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好途徑。家長可根據孩子特點,選擇性格開朗的孩子給內向的孩子做玩伴,讓他感覺到與人交流是件快樂的事。孫曉是北京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平時少言寡語,不善於和人交流。一天,他在媽媽陪同下,參加了一項“小外交家培訓”的活動。在50多名孩子中,他必須按要求通過自我介紹、合作遊戲等方式至少結識三名新朋友。經過了學遊泳、協作漂流、水上籃球、拍手歌等項目之後,孫曉漸漸地在眾多的孩子中,找到幾名愛好相同、配合默契的小夥伴,和他們成了彼此了解的朋友。

要想成功溝通還要多了解他人。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而鑰匙依靠自己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隻輕輕一轉,那大鎖就一下被打開了。鐵杆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的確,有效溝通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多了解別人,以心換心,以情動人。隻有把自己變成一把細膩的鑰匙,才能與對方溝通,而一味的蠻幹,縱有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打開別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