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屠格涅夫不能給予那個乞丐半文錢,但是他給予乞丐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尊敬和使其活下去的勇氣。有時,孩子在待人處事上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與同伴交往,他們並不理解別人真正需要什麼,雖然自己很熱情,但收不到好效果。
二、不理解他人,就會產生誤解
早年,有一對年輕人在美國阿拉斯加安家,不久,太太因難產而死,留下一個孩子。丈夫忙於生活和看家,顧不上照看孩子,於是他訓練了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咬著奶瓶給孩子喂奶。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把孩子留給狗照看。那天因遭遇大雪,他沒能回家。第二天,主人回到家,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床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獸性發作把孩子吃了,勃然大怒,拿起刀把狗殺死了。
這時,主人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並從床底下找到了孩子,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突然發現一隻狼躺在床的另一邊,咽喉被咬破了。原來,狗救了小主人,主人不知情況,卻把狗誤殺了。
這是由於誤解帶來的悲劇。在自己不了解情況、缺少思考的情況下,往往會對他人產生誤解,誤解一產生,就隻會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見,理解他人並不是一件輕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學會理解別人,以免造成誤解。
三、理解他人是一種必要的技能
由於所有的溝通都是人際之間的交流,因此,理解他人是一種必要的技能。讓孩子真正地理解周圍的人需掌握以下關鍵要素:
1.在人際交往中,注意通過觀察別人的動作、姿勢來衡量和理解別人。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走進飯店要了酒菜,吃罷摸摸口袋發現忘了帶錢,便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店老板連聲:“不礙事,不礙事。”並恭敬地把他送出了門。
有一個無賴看到了這個情景,也進飯店要了酒菜,學著剛才那個顧客的樣子吃完後摸了一下口袋,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
這時,店老板臉色一變,揪住他,非剝他衣服不可。
無賴不服,說:“為什麼剛才那人可以賒帳,我就不行?”
老板說:“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齊,喝酒一盅盅地篩,斯斯文文,吃罷掏出手絹揩嘴,是個有德行的人,豈能賴我幾個錢。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齊,狼吞虎咽,吃上癮來,腳踏上條凳,端起酒壺直往嘴裏灌,吃罷用袖子揩嘴,分明是個居無定室、食無定餐的無賴之徒,我豈能饒你!”一番話說得無賴啞口無言,隻得留下外衣,灰溜溜地逃走了。
2.通過熱忱與激情表現孩子的信念。這些情緒相比其他東西來說,是更值得依賴的。
3.平和自然地交流信息。在獲得信息方麵,平易近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仔細傾聽別人所說的話。人在世界上要與人交往,要更好地理解他人,就要通過嘴巴說和用耳朵聽來達到交流、溝通和理解的目的。注意別人在說什麼,是使他敞開心扉的最佳做法。
5.不要信口批評和評論。使人“閉口不言”的快捷做法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別人的行為。
四、孩子也需要多理解父母
由於孩子與家長的閱曆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兩代人之間難免發生矛盾和衝突。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滿腔心血,孩子們往往不能理解家長的苦心,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的說教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對家長的一片愛心非常反感,不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
一年秋天,天氣漸漸變冷,一隻小鳥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但寒冷的天氣幾乎要把小鳥凍僵了。於是,它飛到一大塊空地上歇息一下,這時正好有一頭牛經過那兒,在小鳥的身上拉了一堆牛糞。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裏,漸漸蘇醒過來。那股惡心的臭味使它感到特別惡心,因此它對那頭牛抱怨個不停……
小鳥不理解牛糞雖然不好聞,但卻能救自己一命。其實不是每個往自己身上拉大糞的人都是你的敵人。家長有時對孩子深沉的愛並不是那麼直接與外露,但對孩子的愛心是不會改變的。為了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家長應該靜下心來與孩子進行交流,告訴他做家長的困難與辛苦,讓孩子理解你、關心你,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例如,晚飯時你可以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也能了解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會讓他產生被重視的感覺,認為自己可以替家長分擔憂慮,從而激發孩子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