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忘記是消除怨恨的一劑良藥
不肯忘卻別人的錯誤,想方設法報複,必將害人害己。因為把別人推向危險時,自己是很難脫掉幹係的。而忘記是消除怨恨的一劑良藥。忘記別人以前的過錯,才能使心理得到平衡。自以為是“仇人”的,未必就真的是“仇人”。退一步說,即使是“仇人”,對方心存歉意,誠惶誠恐,如果你不念舊惡,以禮儀相待,進而對他格外地親近,也會使“仇”者感激不已,改“仇”為善。因此,要把“仇人”看做朋友,堅持感情的輸出,堅持禮讓。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提高自我競爭力。
古今中外許多出類拔萃的名人正是依靠自己善於忘記他人過錯的優秀品質,鑄就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林肯就任美國總統之前,有一個能力很強的死對頭常常和他作對,林肯在克服重重困難當上總統之後,不但沒有對其進行處置反而予以重任。這招來了林肯幕僚們的不滿,憤怒地要求他將這個死對頭消滅掉。林肯卻解釋道:“把敵人變成朋友,既消滅了一個敵人,又多得了一個朋友。”
戰國時期,趙國常常受到秦國的欺侮。有一次,趙王派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麵子,後被封為“上卿”。這時,趙國的大將廉頗甚是不滿,覺得自己的功勞應在藺相如之上。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麵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藺相如並沒有指責廉頗的過錯,而是從趙國的大局出發,盡量化解對方對自己的仇恨。廉頗得知藺相如讓著自己的原因後,感到慚愧極了,於是負荊請罪。從那以後二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保衛趙國。試想如果藺相如也像廉頗那樣計較個人恩怨,其在趙國的威望也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趙國也就不會有足夠的力量與強大的秦國去競爭和較量。
由此可見,善於忘記仇恨是成大業者的優秀品質。既往不咎的人,才可以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輕鬆前進。隻有忘記他人的過錯,寬宏大量,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贏得他人的友誼和信任,才會贏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因為和別人有點小矛盾,就心存芥蒂,因為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善於忘記他人的過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這需要一個人具有寬廣的胸懷和大局意識。孩子必須懂得和我們來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煉到家的聖人,而是感情豐富的常人。
有一次,拿破侖率領的部隊在一個小鎮宿營,這個小鎮盛產葡萄。當天夜裏,一個士兵感到口渴,一時找不到水,他悄悄地來到葡萄架下,順手摘下一串葡萄,然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第二天一大早,葡萄園主發現地上的葡萄皮,很生氣地找到拿破侖說了此事。拿破侖查清事實後,忙賠不是,並拿出錢給葡萄園主。
拿破侖很想嚴厲查辦偷吃葡萄的士兵,但經過冷靜思考後,還是忘記了士兵的過錯,因為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如果拿一點小事去衡量一個人的功過對錯,那就未免有些小題大作了。再想想士兵們長年累月地跟隨自己戰鬥,吃了很多苦頭,看見誘人的葡萄吃一點也是難免的。於是拿破侖放棄了查辦偷吃葡萄者的決定。
當天中午,那位葡萄園主竟拎著滿滿一籃子葡萄來慰問官兵,當他問拿破侖為什麼沒有處罰偷吃葡萄的士兵時,拿破侖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當時,在場的士兵無不感動,那位一直想隱瞞事實的士兵,控製不住感情,勇敢地站出來,他向拿破侖行了一個軍禮,說:“葡萄是我因找不到水喝,一時擋不住誘惑而偷吃的,請處罰我吧!”拿破侖用一顆寬容之心忘記了士兵的錯誤。後來那位士兵跟隨拿破侖轉戰南北,每次戰鬥他都勇敢頑強,衝鋒在前,立下了赫赫戰功。
二、善於忘記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做大事業的人,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耿耿於懷,抓住他人的過錯不放,而要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三國時有個文人叫陳琳,他為其主袁紹寫檄文時,把曹操的祖宗八代罵了個狗血噴頭。當曹操看到檄文時,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從床上一躍而起,以至於正在發作的頭風病都好了,由此可見檄文言詞之激烈。後來袁紹軍大敗,陳琳被擒,大家都認為這次陳琳死定了。曹操看著被俘的陳琳說:“你當初為袁本初作檄文,直接說我的罪狀就可以了,為何辱罵我的先人?!”陳琳回答說:“當時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呀。”曹操因愛其才,不但赦免了他,還把他留在身邊。正因曹操如此大度,慧眼識英,知人善任,廣納賢才,才在軍閥混戰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