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領導能力篇(7)(3 / 3)

眾所周知,在“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中,有位在校大學生叫徐本禹。他放棄城市生活,自願到貴州貧困山區支教。在談到自己的人生選擇時,他說:“我願做一滴水,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我願意毫無保留地反射給別人。”他之所以會感動億萬中國人,感動無數與之素未相識的人,是因為他從不自高自大,從不會因為自己是一名大學生而瞧不起貧困山區的孩子,而是與這些孩子們打成一片。這就是親和力的力量。相反,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親和力,就會變得狂妄自大、唯我獨尊、驕傲自滿,其結果往往是一敗塗地。

在森林裏,有一隻很有權威、態度嚴厲的老鴕鳥,認為自己比其他一切物種都優越。老鴕鳥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誠實、最大、最好的鳥。誇耀自己下的蛋最大、最好,嘲笑知更鳥的蛋除了生知更鳥以外,什麼也不生;蜂鳥向後飛是撤退,而鴕鳥永遠向前進;在危險的時刻,鴕鳥可以把頭埋進沙子裏使自己什麼都看不見,別的物種都沒這個本領。當其中一隻富有思想的鴕鳥對其提出質疑時,老鴕鳥反駁它胡扯……就在此時,一大群野獸跑來,老鴕鳥迅速把頭埋進沙子裏,隻有富有思想的鴕鳥躲在一塊巨石後麵。野獸們離開後,富有思想的鴕鳥出來看到那隻老鴕鳥隻剩下一堆白骨和羽毛。

自吹自擂、自欺欺人和自作聰明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狂妄自大就等於孤立了自己。為了使孩子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占得優勢,親和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二、增強親和力的技巧

良好的親和力能拉近孩子與同伴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產生最大化的領導威信。一些孩子錯誤地認為威信來自於距離感,隻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體現領導者的風範,越神秘才越有威信,於是常常故弄玄虛,為了神秘而神秘,為了威嚴而威嚴。這樣做的結果會恰恰相反,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沒有自信力的表現,對同伴來說也是一種愚弄,使他們沒有安全感,從而失去在同伴中的領導威信。

親和力是情商的一部分,它源於對人的認同和尊重。很多時候,它所體現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心靈上的情投意合。真正的親和力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底托,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稟賦和素養。

具有親和力與同伴打成一片,才能使同伴能主動接近你的孩子,主動與其縮短心理距離,樂於向其袒露心胸,聽其教誨。那麼應怎樣培養孩子的親和力呢?

孔子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意思是說類似的人群彼此之間比較容易相處與親近。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親和力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譬如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保持微笑,與同伴相互體貼、互相幫助等等。以下幾種技巧可以縮短孩子與同伴間的距離:

1.觀察同伴的感官方式。視覺型的人:喜歡快節奏,說話很快,思考也很快,喜歡閱讀圖表,行動力強;聽覺型的人:喜歡秩序,說話較慢但很有條理,喜歡交談與聆聽,行動力稍次;觸覺型的人:重視感覺、愛好舒適,說話有時不看對方,速度較慢。可以根據不同人的特性來進行交流。

2.使用“我也”的句子。如果孩子與其同伴有著相似的經曆或體會,要鼓勵孩子說“我也……”。比如,孩子看見同桌買了一個新文具盒,可以教給孩子說:“我也有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文具盒。”這樣可以在小夥伴間產生認同感。

三、親和力=善意+讚美+幽默+微笑+分享

除了進行以上技巧性的交往方式外,親和力還來於對他人的關心。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日本鬆下電器總裁鬆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六個人吃完主菜後,鬆下讓助理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助理注意到,鬆下的牛排隻吃了一半,感覺事情有些不妙。主廚知道客人不是一般的人,很緊張地問:“是不是牛排有什麼問題?”鬆下說:“烹調牛排,對你已不成問題,但是我隻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廚師,但我已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主廚與其他的五位用餐者一時不明白怎麼一回事。鬆下跟主廚解釋道:“我想當麵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當你看到隻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裏會難過。”

對別人表示關心和善意,時刻真情關懷他人的感受,他人才會心甘情願地為你赴湯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