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領導能力篇(9)(2 / 3)

激勵所產生的無形的精神力量有時是任何物質力量所無法比擬的。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能夠取得驕人的業績,除了他自己講過的“集中心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那種激勵員工的方法。

在管理學尚未萌芽的時代,卡內基深知高薪所能產生的激勵效果。查理斯·許瓦伯稱讚卡內基說:“最能激勵別人,能使別人成為積極努力的行動家。”卡內基本人也曾自豪地說:“把我的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走,隻留下我的人員與組織,四年後我仍是鋼鐵大王。”他之所以敢於充滿自信地說此話,主要因為他懂得激勵他人所產生的力量是無限的。

孩子也應該從小學習激勵其他小朋友的本領,隻有不斷地對他人產生一種激勵作用,才能使每個小夥伴的潛力超常發揮,才能有力地承受外界的威脅,不會被困難所擊垮。在成功激勵他人方麵,法國的拿破侖可以說是孩子學習的典範。

有一次,拿破侖在與敵軍作戰時,因遭遇敵人的頑強抵抗,隊伍損失慘重,拿破侖自己也因一時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滿身泥巴、狼狽不堪,形勢非常危險。

在這危難時刻,支撐拿破侖的隻剩下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打贏這場戰爭。他大吼一聲“衝啊”,他手下的士兵見到他那副滑稽模樣,雖然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但也被拿破侖的自信所激勵。刹那間,戰士們群情激昂、奮勇當先,終於取得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家長要教育孩子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並去感染別人,朝目標勇往直前。

中國曆史上也不乏善於激勵他人的將領。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當時正是盛夏季節,天氣炎熱無比,大地都快被烤焦了。他的部隊已經行走了很多天,士兵們又累又乏,口幹舌燥,饑渴難耐,但是方圓數十裏都沒有水源。

士兵們有的已經因中暑倒下,其他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看到這種情況,曹操心裏非常焦急,但是想盡辦法,也無法找到一滴水。於是曹操開始心裏盤算想個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這片幹旱地帶。他突然靈機一動,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麵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裏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士兵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口裏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立刻振作起來。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出了那片旱地。

曹操利用士兵對梅子的渴望,成功地激勵他們克服了幹渴的困難。有時在麵臨絕境的時候,人們就需要用信念來支撐,隻有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二、成功激勵他人,首先要激勵自己

讓孩子成功地去激勵其他的小夥伴,使其他小夥伴對自己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這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要激勵別人首先要學會激勵自己。一個沒有信念和意誌力的孩子是很難去成功地引導和感染他人的。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帶兵進攻越國時受傷,不久死去。三年後,夫差為報父仇,帶兵攻打越國,在會稽俘虜了越王勾踐,並將勾踐夫婦二人押解到吳國,關在闔閭墓旁的石屋裏,為他的父親看墓和養馬。

勾踐為報仇雪恨,重新積聚力量,甘心忍受了許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吳王夫差釋放回國。勾踐為了激勵自己,晚上睡覺時不用墊褥,就躺在柴草上,並時刻提醒自己,國恥未報;他在起居的地方掛著一個苦膽,出入和睡覺前,都拿到嘴裏嚐一嚐,提醒自己不能忘記會稽被俘的痛苦和恥辱。他還常常扛著鋤頭掌著犁,下田勞動。勾踐經過十年“臥薪嚐膽”,終於起兵滅了吳國。

三、與小夥伴打成一片

除了自我激勵,以身作則之外,孩子還要學會與小朋友同甘共苦,不要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搞特殊,才能在同伴中間形成一種凝聚力。那麼怎樣教育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呢?

戰國前期,吳起將軍就能與士兵同甘共苦,不搞任何特殊。史書記載:“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最令手下感動的是,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瘡疽,有毒膿,吳起身為將軍,居然用嘴去幫這個士兵吮吸瘡膿。

大將軍吳起並沒有在意自己的將軍身份,甘於為士兵吮吸瘡膿,與士兵親密無間,士兵能不受到激勵嗎?孩子要激勵小夥伴,同樣需要與他們打成一片,比如多體貼關心並且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這樣才能在同伴中間產生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