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大娘曾經和二小子闞進先說過,老家那塊兒闞家和史家很早就有換親的故事,甚至換親在當地就是一種風俗,不僅僅局限在闞家和史家之間。
闞進先也清楚自己的大舅和大姑自成家後,便隨親姥姥去了東北。但他們去了東北什麼地方?為何母親很少和二兒子談論找尋親娘和親哥的事情呢?
從小在闞進先的記憶中,凡是農村來的親戚,全都是闞家門的人,而且不管是近親還是鄉鄰,這些人一走,闞大娘和闞大爺即便是不即刻吵一架,也會別扭好長日子。所以,即便到了九十年代初,一般家庭已經不再像生活困難那些年一樣,窮急生瘋,無論老少,兩口子很少有不吵架的現象。但是,1990年春夏之交,像老家三姑這樣的,因看病找上門來,闞大娘還異常熱情招待的情況。這在闞進先和妹妹的眼裏,還真的都是第一次看到。
千禧年之後,有一次闞進先幫別人到北京提車,因買車那人的朋友臨時出發,闞進先在北京逗留了近一個禮拜。這中間,他自己打聽著還真找到了在複興門附近的表哥單位。哥倆就近找了一個小飯館吃的午飯,表哥除了打聽那個當護士長的女同學情況之外,再就是由衷感慨二舅母做得奶湯菜花和芹菜炒肉,就是在北京也沒有品嚐過那個味道。也就是在這次見麵中,闞進先才知道,表哥的兒子高中沒有畢業,先是在天津他家一個舅爺爺的汽修廠學手藝,沒呆多長時間,就回北京學廚師了。那會兒,這個孩子已經在亞運村附近和朋友合夥開了飯店。表哥說的這個表舅,說起來就是闞進先曾經在城府見過的天津大爺,但聽表哥說,他母親和天津的大舅親屬關係還要更近些。
其實,也就是那個三姑走了以後,尤其不久又聽說三姑得癌症去世了。母親才陸續與二小子闞進先閑聊一些老家的事情。
闞大娘為何離開上莊之後,再也沒有回過家鄉。對此,闞進先從母親的話裏聽出來,闞大娘已經知道自己親生爹娘是不得已才到上莊投親靠友的。“親”就是上莊王家的一位老前輩,待她親爹視如父子,而“友”就是她親爹與史大郎,有生死之交。闞大娘出嫁前,曾經問過二娘為何大娘和哥哥一直沒有消息,二娘說那地方不管走陸地還是海路,都一樣遙遠,而且那塊兒天下更不太平,當地人很少有去那裏的。二娘還說過她爹娘一直沒有想在上莊常駐,但因她爹身體有傷,最終沒能如願離開,而她娘在丈夫去世後,便帶著孩子投奔親戚去了。
闞大娘進城不久,就認定了母親和養母二娘都是南方人,而且應該是在南通和上海附近。因為闞大娘自己印象中,母親和二娘之間說話的腔調,完全不像當初樓下的福建人,而更接近大廠裏已經調走了的一對上海夫妻之間說話的樣子。千禧年之前,搬到河西沿大廠新宿舍後,樓上一家裝修房子,正趕上夏天,那幾個搞內裝修的工人敞著門窗說話的聲音很大,其中還有個女的說話速度很快,闞進先根本聽不懂。當時,母親讓闞進先專門上去問了問他們都是哪兒的人。聽說那些人是南通的,母親又問二小子那個地方挨著南京和武漢嗎。聽母親講,二娘曾給她說過自己親爹是在武漢上過學,以後和史大伯在南京認識的,而且兩個人在南京成親後,帶著大娘和二娘來投奔這附近幫會的一夥人,其中包括闞宗山的三舅和闞宗山大哥的嶽父。因為,史大伯和二娘死的不明不白,而闞大爺用闞大娘的評價就是“膽小怕事”,所以有一段時間,闞大娘和老大闞大海提過老家的事情,本希望大小子能夠打聽一下老輩的情況和下落。但是,闞大海不清楚究竟知道了一些啥消息,專門叮囑他父母不要再翻過去的老賬了,隻要他們有一個活者,必定會回老家尋親;再說,老家那兒闞家、史家和王家都一大群人,咱一家人都在城裏,一來就能找到,而讓我們去找他們真的太難了。闞大海說的話,雖說都在理上,但闞大娘背後裏,卻嘟囔闞大爺:“你闞家門裏真行啊,進了城,當了官,還是那種夾巴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