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家庭(6)(2 / 3)

“行了,小女孩嬌氣,別理她們!”

原來不是自己的問題!孩子會怎樣理解別人的反應、老師的批評?媽媽這樣的回答,隻會讓孩子更加受傷,他們失去了一個認識“界限”的機會!

“不管是對誰,都要讓別人同意了才能親他(她)。媽媽可以親你,你也可以親媽媽,那是因為我們都默許對方的行為,對家人以外的人,他們不了解你,所以沒有經過同意,你不能親他們的。”

好媽媽告訴孩子交往的基本原則是要學會彼此尊重。好媽媽還會告訴孩子,表達喜愛的方式,還有很多種,如握手、擊掌、擁抱、點頭等等,讓孩子學會選擇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你要是突然被人親一下,是不是也會嚇一跳或者不舒服呢?”

通過提問和情景假設的方式,讓孩子換位思考,認識到即使是表示喜愛,如果方式太突兀也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感覺。

媽媽為什麼不讓我跟小宇玩兒?

一天,當小誌又要去找小宇玩兒的時候,媽媽攔住了他,“你又要去找小宇玩呀?我不喜歡你同他過多的接觸。”

小誌不以為然地問道:“為什麼?他又不是什麼壞人。”

的確,小宇並不是什麼不三不四的壞人,隻是不愛讀書。媽媽不能以此而禁止小誌與他交往。但媽媽又擔心交往的時間久了,小誌會受他的影響也變得不愛學習,失去上進心。因為“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

為什麼爸爸不讓我跟他玩兒?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子女在喜好和興趣,甚至交友諸方麵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這時父母對子女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與子女討論,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父母學會與孩子共同討論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更重要的是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隻要與人相處,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我不允許你跟他玩兒,你就是不能跟他玩兒?”

教育孩子是嚴格的,但不是通過專製手段強迫孩子服從。對孩子的嚴格取決於道理,講道理,以理服人,比其他強迫都有力量。

“他不愛學習,你跟他玩兒也會變得不愛學習的!”

父母擔心孩子不熱愛學習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以自己的觀點和角度對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妄加評論是不可取的。

“小宇是個不壞的孩子,但是他有一個嚴重的缺點,不愛學習。而青少年時代正是你們應該發奮讀書的時候,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期,你們將來會受到一生中無法彌補的損失。你如果真心與他交朋友,你就應幫助他努力學習。你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就必須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坦言告訴孩子父母的擔憂,不但能讓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苦心,而且孩子對於父母的話會更加信服。更重要的一點是,借助這個機會可以教育孩子在與其他孩子交往時,應該積極學習他們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一定要摒棄。

為什麼要把我的玩具給他玩兒?

豔豔從幼兒園回來,媽媽帶著她到鄰居李阿姨家去串門。李阿姨兩歲的兒子彬彬正坐在地板上玩小汽車,豔豔看見小弟弟,跑過去陪他玩兒。彬彬一眼瞧上了豔豔手中的天線寶寶,便哭著喊著要。

豔豔把玩具藏在自己的身後,不肯拿出來。媽媽勸豔豔:“媽媽不是跟你說過,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分享嗎?把你的天線寶寶借給彬彬玩玩兒好嗎?”

豔豔的手還是不肯拿出來,搖搖頭:“我的玩具才不給他玩兒呢,他會弄髒的!”

媽媽有些生氣了:“你怎麼不知道讓著小弟弟呀?他剛才還讓你玩兒他的小汽車呢!你希望他這樣哭下去嗎?”

豔豔想了想,終於說:“那好吧!”便把手中的玩具遞給了彬彬。彬彬立刻破涕為笑,坐到地板上玩兒起天線寶寶,豔豔也開始專心地玩兒起地板上的電動小汽車。

一會兒,彬彬玩兒膩了天線寶寶,又跑過來,抓起豔豔手中的小汽車,“嗚嗚”地在地板上爬著,手上還攥著天線寶寶不放。

望著左手握著天線寶寶、右手握著小汽車的彬彬,豔豔滿臉委屈地對媽媽說:“媽媽,你不是說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嗎?為什麼我的玩具給他玩,他的玩具不給我玩兒了?”

我不想把我的玩具給小朋友玩兒,可以嗎?

為什麼我的玩具給他玩兒,他的卻不給我玩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