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友伴(1)(1 / 2)

第一節 幼兒園·學校·老師

小雪快6歲了,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但她坐不住整天想玩兒。

前幾天在學校下樓梯時,小雪一不小心導致了趾骨骨折,隻能在家休養。

一天,奶奶對小雪說:“寶寶,你在學前班不是學了拚音嗎,寫幾個讓奶奶看看好嗎?”

一聽奶奶的話,正在看電視的小雪頓時撅起了小嘴,說:“我想看電視不想寫拚音。”

“那奶奶出幾道算術題,你計算一下好嗎?”奶奶窮追不舍。

小雪突然大哭起來,說:“我就是不想寫也不想算,我不要上學了!”

我能不去幼兒園嗎?

3歲的萍萍是個天真活潑、人見人愛的小女孩。可是這幾天她一直撅著小嘴,好像很不開心的樣子。

媽媽看著一向笑嘻嘻的女兒情緒的突然變化,不知所以,問萍萍:“寶寶,到底怎麼了?誰惹我們家小萍萍啦?”

萍萍委屈地看著媽媽:“媽媽,我可以不上幼兒園嗎?”

原來是媽媽前幾天跟萍萍說要送她上幼兒園的原因。

媽媽接著問:“可是寶貝,為什麼呢?”

“上了幼兒園,我一天都看不到媽媽,我好害怕啊!媽媽,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萍萍哭著問媽媽。

為什麼非要我上幼兒園?

我不想去幼兒園,可以在家裏和媽媽玩兒嗎?

學齡前教育是孩子從家庭邁向外部環境的第一步,也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步!但是有些年幼的孩子並不理解父母送他們到幼兒園的良苦用心,對上幼兒園非常抵觸。孩子害怕與家長分離、害怕幼兒園的陌生環境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不願意到幼兒園,父母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說服和教育。

“寶寶不想去,那就不去了!”

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父母不要因為一時不忍心孩子哭鬧就妥協,就放棄讓孩子接受啟蒙教育,這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上幼兒園(不上學),你想成為廢物啊!”

直接訓斥、辱罵孩子甚至體罰孩子是最愚蠢的一種教育方法,非但不會得到任何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後患無窮。

“你必須去幼兒園(上學),這是你的義務!”

幼小的孩子心裏是根本沒有“義務”這個概念的,所以父母這樣回答不但不會使孩子心甘情願地上幼兒園,而且容易導致孩子對“義務”產生強烈的反感,以至於將來抵製履行自己的義務。

“寶寶,幼兒園裏可好玩兒了,那裏有很多可親的老師給你講故事,教你唱歌、跳舞,很多可愛的小朋友和你一起捉迷藏,還有很多好玩兒的玩具,比家裏好玩兒多了!”

經常用形象的有誘惑力的語言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好處,引導孩子把“快樂”和“幼兒園”這兩個概念聯結在一起,使他一聽到幼兒園就會聯想或感覺到快樂,誘導孩子對新的環境和生活產生強烈的期盼,消除他們心中的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盡快融入新的環境。

“你看,咱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爸爸媽媽的事情呢,是工作,養活你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呢,就是到幼兒園,學會和小朋友一起,讓老師好好教你們本領,將來長大了呢,也可以好好工作,養活爸爸媽媽,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用平等的口氣告訴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自己必須好好完成的任務,爸爸媽媽小時候也要經曆這些。完成學習任務後,爸爸媽媽的任務就是工作。

我是不是要像其他小朋友一樣送老師賀卡呢?

教師節到了,孩子們都在忙著為老師準備精美的賀卡。

夢夢從小被父母教育要節儉節約,非常為難跟爸爸媽媽開口。

眼看著教師節就要到了,夢夢沒有辦法隻有問媽媽:“媽媽,班裏的小朋友都為老師買了賀卡,我是不是也應該像他們一樣送老師賀卡呢?”

教師節我是不是該送老師禮物呢?

老師生日,我是不是該給老師送禮物呢?

教師讓我們告別愚昧,揮別貧窮,充滿智慧,同時也是他們讓民族振興了起來。教師也是無私奉獻、不圖回報、愛崗敬業、甘作人梯的楷模,他們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愛戴的。

所以我們不但自己要尊敬老師、熱愛老師,還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尊敬老師,使之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為!

“別人都準備了,你為什麼不準備呢?”

父母教孩子盲目地效仿別人的作為是非常不對的,這樣會嚴重阻礙孩子個性的發展以及辨別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在教師節送老師賀卡隻是表達你對老師尊敬的一種方法,其實人們設立教師節的初衷是讓你們記住老師為你們付出的辛苦,讓你們從心底尊敬老師,這才是最重要的,明白了嗎?”

告訴孩子隻有發自心底地尊敬老師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