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師節是一個向老師表達尊敬和感謝的節日,我們有很多種表達方式,你開動你聰明的大腦想想除了像其他小朋友送老師賀卡外,還可以有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呢?”
父母多鼓勵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來,父母可以適當地作一下引導,如讓孩子自己畫張畫送給美術老師等等。
我不喜歡李老師,可以不上他的課嗎?
放學後,豆豆非常沮喪地回到家,看見媽媽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不喜歡李老師,我可以不上他的課嗎?”
媽媽非常困惑,豆豆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媽媽能換個老師給我嗎?
媽媽我可以不上課嗎?
有些孩子因為不喜歡某一位老師,於是不願意上那位老師的課,作業也總是勉強應付,結果不但導致師生關係惡化,而且最令父母擔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每況愈下。父母發現這種問題後,要及時對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做出分析,並采取不同的對策進行解決,否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不上課怎麼能行呢!”
“別的小朋友都去上課,怎麼就你特殊,不去上課呢?”
“是不是你犯錯心虛不敢麵對老師啦?”
麵對孩子的任何問題和事情,父母都不要還沒有問清事情的原委就開始衝孩子發火、訓斥、辱罵,試想孩子以後還會再主動告訴你他的事情嗎?
“你為什麼不喜歡老師呢?媽媽知道你不喜歡他肯定有你不喜歡他的道理,告訴媽媽好嗎?”
聽到孩子不願上課後,不要暴跳如雷、厲聲責罵,冷靜地聽孩子講述不願上課的真正原因非常重要,而且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孩子,不論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不喜歡老師,但是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不足,對於別人的缺點我們要給予包容和諒解。你想想看,你自己是不是也經常犯一些小錯誤呢?你犯錯誤後媽媽是不是每次都原諒你了呢?而且媽媽也沒有因為你犯小錯誤就不喜歡你啊!老師辛苦地傳授你知識、教你做人,你應該尊敬老師,不能因為老師的缺點就不喜歡老師,不上老師的課啊!”
以孩子切身的經曆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有不足,都會犯錯的,教育孩子以寬容的心包容別人的錯誤。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必須尊敬老師,隻有尊敬老師,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
作為父母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也已越來越受到年輕父母的重視,而屬於早期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幼兒園教育,是孩子與外界接觸的第一個橋梁,父母更應該重視。
但是從家庭到幼兒園,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孩子並不能適應,致使很多父母為孩子哭鬧著不願上幼兒園感到困惑。那麼,怎樣讓孩子順利地上幼兒園並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
首先,讓孩子建立“快樂”與“幼兒園”的聯結,使孩子一聽到幼兒園就會聯想到或感覺到快樂。
其次,入園前經常帶孩子到幼兒園看看,到各個教室走走,到校園裏玩玩兒,和老師拉拉手,和小朋友一起玩兒,逐漸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逐步接近、接受老師和小朋友,建立與老師以及小朋友的情感聯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逐步使孩子產生想到幼兒園的願望。
第三,幫助孩子、讓孩子在認知上接受幼兒園的行為方式、模式及交往規則。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各種規則,並成為規則的主人,才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以及將來學校的生活。
第四,為孩子做好入園的各種心理準備。如有可能,在入園前一天為孩子作一個小型的慶祝會,祝賀孩子長大,上了幼兒園。讓孩子感到,上幼兒園是件快樂和自豪的事。
此外,父母要堅持天天送孩子到幼兒園,不能因為孩子的不願意以及哭鬧就放棄,那樣反而會增加孩子重新適應的負擔。
第二節 學習與興趣培養
小奇所在的幼兒園在乒乓球方麵有一定的教育特色。於是,在小班第二學期時,爸爸媽媽在征求了他自己的意見後為小奇購買了球拍。
剛開始的一周,小奇興致最濃,每天都如實把在學校學的告訴爸爸媽媽,爸爸還專門陪他複習鞏固。爸爸媽媽看到他的勁頭都喜在心裏。
剛開始的一周主要學托球,在托球的同時,還要數數。爸爸媽媽心中更是歡喜,孩子一邊托球一邊數數,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但一周後的一天,小奇無精打采地回到家裏,爸爸媽媽都感覺非常奇怪,問:“小寶寶怎麼了?”
小奇說:“媽媽,老師總是教那一個動作,太沒有意思了!我不想學了!”
為什麼要學習呢?
楊陽像往常一樣帶著家庭作業回到了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