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學習(1)(3 / 3)

“天空本來就是藍色的啊!”

生活中父母認為想當然的事情,但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的孩子並不那麼認為,所以父母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哪怕是已經被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也不要除外。

“是呀!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呢?大概是因為藍色是漂亮的顏色,所以天空是藍色的吧!”

“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天空的顏色就是藍色的。”

結合幼小孩子喜歡美好事情的心理,媽媽這種漂亮顏色的回答也比較合適。

“你認為呢,寶寶?”

如果讓父母一下子對孩子講出“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個道理,還真是有些困難,而且即使給孩子講科學道理,年幼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和明白。所以在孩子提問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地用一些反問,一來解決了父母當時的窘迫,也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反問也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和當時情形,不可濫用反問。

“天空有許多空氣,天氣好的時候,天空是藍色的;天氣不好的時候,因為有雲,所以會變成白色或灰色。”

這位家長以5歲孩子能夠理解的範圍試著回答,效果就比較好。

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呢?

今天又下了一場雨,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婷婷問媽媽:“媽媽,你說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呢?”

天空為什麼會下雪呢?

天上會不會下冰雹呢?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最重要的是必須觀察孩子的處境,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因為孩子的接受方式不同,父母也應采取不同的回答方法,當然也必須要顧及他們情緒上的因素來作答。如果孩子問的是雨的形成原因,那就要進行科學性的說明。而且,最好是一邊觀察孩子的反應,一邊進行說明,如此一來,孩子才容易理解並接受。

“地上一幹燥雨婆婆就給我們下雨了。”

“你沒看《西遊記》嗎?那上麵不講過怎麼下雨了嘛!”

這種有些神話色彩的回答是許多父母的選擇,但是也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來使用。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由於理解力不夠,所以一些擬人化的語言加之一些具有神話色彩的回答對孩子的發展是有益的。

“花、草、蔬菜都很喜歡下雨,因為雨的滋潤會讓它們長得更大。一旦不下雨,它們就會枯萎。”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這種說明書方式較容易讓他們了解並接受。幼小的孩童都會以自身的立場來思考。對於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他們是難以理解的。所以當孩子發問的時候,母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

“由於海和河川的水受到日光的照射,加熱以後,變成水蒸氣飄到空中,就形成雲。當雲遇到冷空氣時,就會變成水滴落下來,這就是雨。這就像你在洗澡的時候,浴缸裏的水蒸氣會向上飄去。當它遇到冷的天花板時,就會變成一滴滴的水滴落下來。”

父母在對孩子說明雨的形成原因的同時,還可以附加說明雨的效用。

“下雨真是很討厭呀!不過,等到雨停了,就可以再到外麵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孩子正很快活地在戶外遊玩,天空突然下起雨來,會讓他們覺得很喪氣。這時,孩子很可能會問道“為什麼會下雨呢”,因此,父母親在回答時,必須要接受孩子的這種情緒,並滿足孩子的意願。如此回答,孩子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火山為什麼會噴火呢?

3歲的莉莉在電視上看到了火山爆發的鏡頭,她問媽媽:“媽媽,那個山真是奇怪,它為什麼會噴火呢?”

要想向孩子說明“山為什麼會噴火”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給予相應的回答。對於已經有很強理解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最好還是給孩子一個正確科學的回答。

“因為那是火山,所以就能噴火啊!”

父母理所當然式的回答方式不但不會使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反而會扼殺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甚者會導致孩子產生“我怎麼那麼笨”的錯誤想法。

“因為有一些人不愛護公共環境,到山上砍樹,捕殺可愛的動物,破壞大山和大自然,山一發脾氣,就噴火了啊!”

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使之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和良好行為。待孩子稍大有一些理解能力的時候,可以再給孩子講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在我們住的地底下的岩石是非常熱的。平時,它們在地底下,可一旦發生了故障,就有可能爆炸。這時候,地底下那些紅色的岩漿會噴出來。但是,像這樣的情形是非常少的,會噴出岩漿的山,就是固定的那幾個。通常,他們在爆發前,都會先冒出煙來,所以很容易分辨。”

這樣告訴孩子就足夠了。如果就住在火山附近,可以以附近的火山來舉例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畫一張簡圖,做簡單的說明。如果有適當的書本,可以讓孩子一邊看一邊給他解釋、說明。如此一來,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為什麼地球是圓的呢?

5歲的龍龍正坐在沙發上聚精會神地看《少兒百科全書》,突然龍龍問爸爸:“爸爸,地球為什麼是圓的呢?”

“地球本來就是圓的啊!”爸爸回答道。

“可是,如果地球是圓的,在地球另一方的人們為什麼沒有掉下去呢?”龍龍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