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學習(2)(3 / 3)

“天氣轉冷時,菊花雖然會枯萎,可是到了明年的秋天,菊花還會再盛開。我們人類常會忘記東西,可是花是不會忘記的。一旦季節到了,就一定會開花。”

依照季節的不同,所開的花也會不一樣,可以像上述那樣告訴孩子。最近,有許多溫室栽培的花,還可以追加說明:“我們想要隨時看到花的話,可以在溫室中栽培。在春天和夏天開的花,冬天也能夠在溫室中盛開。”

孩子大都是好奇的,他們急於了解和學習他們所不知道的事物,所以,身為父母的您應該鼓勵、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發問時,父母應該指點其尋找問題的答案,而同時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反應得知自己的回答是否合適。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又在無意間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失去再提問題的興趣。

如果父母願意好好地耐心回答孩子的提問,不要用“你將來長大了就知道了”、“小孩子問那麼多幹嗎”、“就你話多”、“媽媽忙著呢,去問爸爸”等來搪塞、敷衍孩子的問題,就等於無形中打擊了孩子建立想象力和對事物的好奇。實踐證明,好奇心與創造性是互相依賴的,有好奇心的孩子,經適當正確地培養往往會爆發出創造力。

第三節 生活中的自然

冬天的一個寒冷的早晨,媽媽帶著可可從溫暖的家中走到大街上。隨著小可可輕輕地呼氣,嘴裏冒出了白煙,可可歡快地說:“媽媽媽媽,你看,我的嘴裏為什麼冒煙了呢?”

為什麼石頭是硬的呢?

3歲的小葉跟媽媽走在人行道上時,問道:“媽媽,為什麼石頭是硬的呢?”

為什麼棉花那麼軟?

“為什麼石頭會是硬的呢?”的確,這是難以回答的問題。類似的問題還有:為什麼雪是白色的呢?為什麼狗是“汪汪”的叫,貓咪是“喵喵”的叫?為什麼人有五根手指呢?……

這些都是大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但如果要一一回答,的確令人頭痛。

“很久以前,神就是這樣造的。”

對於5歲的小孩而言,這種答複無法令他滿足。如果能夠附加說明石頭的用途和采石頭的地方,添加一些有關石頭的相關資料,會更加恰當。

“因為石頭很硬,所以可以用來蓋房子、鋪馬路。此外,在山裏有很多石頭,下過雨以後,會被衝到河流裏,跟河水一起流向下遊。它們在上遊是大石頭,到了下遊時,就變成了小石頭,甚至會變成沙子。”

對於這類問題,父母可以用“描述”的方式來回答,即借用描述事物的狀態、作用以及形成過程來回答孩子的問題,而孩子一般也會在其中獲得答案。如果能夠利用彩色的圖片讓孩子邊看邊說明,效果會更好。

為什麼被蚊子叮了以後會癢呢?

4歲的文文被蚊子叮了後,一邊抓癢一邊說道:“為什麼被蚊子叮了以後會癢呢?”

為什麼蜜蜂叮過人之後會疼呢?

可能父母回答這一問題也不是很容易,這樣就需要父母們采取別的思維,例如舉例、比喻等方法來向孩子解釋。

“因為蚊子的嘴巴像針一樣的部分有毒。”

當然,這麼回答也可以。但是,再稍加具體一些回答會更恰當,因為孩子更喜歡具體的東西。

“對蚊子來說,人類的血就是他們的飯。如果他們不吸血,就會活不下去,所以蚊子會叮人吸血,在吸血的同時,它的毒素會注入人體中,因此,就會覺得癢。”

因為是四五歲的孩子,這樣的回答應該很容易讓他接受。

“這就像我們擦破膝蓋時,血會馬上止住。因為人類的血在人體之外會凝固。可是,被蚊子叮咬時,如果血液凝固,蚊子就會吸不到了。因此,蚊子為了避免在叮咬時,人體血液凝固,就會釋放毒素到人體內。結果,這種毒素會造成人體的瘙癢感。”

6歲以上的孩子,就必須要向他說明,為什麼蚊子的毒素會進入人體內。如此說明以後,再告訴孩子:“下一次看到蚊子以後,要把蚊子趕跑或打死。”這種說明方式也包含了對孩子的體貼和關愛之情。

電腦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呀?

孩子問道:“電腦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媽媽說:“在電腦裏麵計算,因為電腦裏麵有各種機器。”

“可是,它又沒有紙和鉛筆,是怎麼計算的呢?”

“因為機器裏麵能夠記住計算的方法。”

“可是,它又沒有腦袋,他怎麼記住呢?”

“雖然它沒有腦袋,可是它有線路呀!”

“線路是什麼?”孩子更加迷惑地問道。

電視那麼小,人是怎麼跑到裏麵的呢?

收音機為什麼能發出聲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