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光常常會追逐社會現狀,比如看到爸爸媽媽上班不能陪自己玩兒,尤其是老板一個電話打過來,爸爸媽媽就會趕快按照老板的指示行動;看到好吃的、好玩兒的而爸爸媽媽卻不給自己買,尤其是其他小朋友都有的東西自己卻沒有;還有看到社會上有些人有特權,而自己的父母卻沒有,便會對父母提出許多疑問。此時,父母千萬不要用“誰讓我給人家打工呢”、“都是爸爸沒本事”等來開始或者結束與孩子的談話,而是用辯證的觀點去貶惡揚善,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引孩子踏上正確的成才、成功之路。
第二節 社交禁忌與社會習慣
對門的張奶奶非常喜歡點點,總愛拉著點點的小手在小區玩,給她講故事,張奶奶的兒女給她帶的好吃的,她總舍不得吃而給點點吃。
幾天前,張奶奶病逝了,爸爸媽媽和點點都非常傷心。
到了開追悼會的那一天,點點穿上了張奶奶平時最喜歡的那套紅色連衣裙,一大早就來到了現場,準備去送張奶奶。
可誰知爸爸看見了點點之後,嚴厲地對她說:“誰讓你穿這件衣服的?快回家換了!”
點點含著眼淚走到媽媽麵前,非常委屈地問:“媽媽,為什麼不能穿這件衣服呢?這可是張奶奶平時最喜歡的呀!”
為什麼過年不能說“死”?
年三十那天,晶晶和爸爸媽媽,還有叔叔以及姑姑的全家都來到了爺爺奶奶家,一向安靜家裏頓時熱鬧了起來。
大人們在客廳裏談笑風生,孩子們卻圍著爺爺家的大魚缸玩兒了起來,一邊談論著一邊對魚缸裏的魚指指點點。
“那個紅色的小魚好漂亮,我就要它啦!”其中的一個小表妹興奮地說著。
“我要那個大的白色的魚,它遊得好快啊!”表哥接過小表妹的話急忙說,唯恐別人跟他搶似的。
看著魚缸裏剩下的唯一一條沒有被其他孩子要的小魚,晶晶有些不情願,但是也沒有辦法。突然晶晶靈機一動,大聲說:“最後這一條小魚好活潑啊!你們都不要反悔啊!你們看它活蹦亂跳的,多活躍啊!它會永遠活著,不會死的!那幾條就不見得了,可能很快就會死掉哦!”
媽媽聽到晶晶的話,訓斥道:“大過年說什麼‘死、死’的啊!”
“為什麼過年不能說‘死’呢?”晶晶有些委屈地問。
為什麼過節不能說不好聽的話?
為什麼不能說爺爺“有病”?
為什麼不能穿紅色的衣服參加追悼會?
在人們生活中,會遇到一些重大的節日,還會遇到婚喪嫁娶等這類事情,那些節日和這些事情都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其固有的行為規範,有的甚至會有嚴格的社交禁忌,這些與孩子的常識如此不同,經常會導致他們產生疑惑。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不厭其煩地對孩子進行社交禁忌的教育,例如: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場所用什麼樣的語言等等,及時幫助孩子消除心中的疑惑,為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有修養、有風度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想挨打啊,大過年的說這種不吉利的話!”
“你簡直是胡鬧,這種場合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呢?”
“誰讓你穿成這樣的?你想挨打啊!”
一些禁忌孩子是並不知道的,所以對於孩子無意表現出來的言語和行為,父母要及時給予指導和教育,讓孩子及時改正即可,沒有必要通過打罵來加深孩子的印象。
“寶寶,今天是過節,是一個大家都高興的日子,每個人都不應該說一些不好的話,因為那樣會影響大家的心情,會讓大家不高興,而且大家還會以為你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就不喜歡你啦!”
“孩子,在不同的場合應該遵守不同的規範,像今天參加張奶奶的追悼會就不能穿紅色的衣服,張奶奶去世了,大家都很難過,我們應該對她表示哀悼,紅色是喜慶的顏色,不應該在這個場合穿,要不然大家都會討厭你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適時告訴孩子哪些是禁忌、為什麼有哪些禁忌、應該怎麼遵守禁忌,並告訴孩子觸犯那些禁忌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孩子理解了禁忌的來由以及遵守禁忌的必要性,就會自覺地遵守那些被大家公認的社交規範。
為什麼爺爺可以摸我的頭,我卻不能摸爺爺的頭呢?
豆豆4歲了,非常愛模仿別人,而且還模仿得十分生動逼真。
一天,豆豆給爺爺模仿了一段昨天晚上在電視上看到的卓別林走路的滑稽姿態,逗得爺爺笑個不停,爺爺笑著撫摸著豆豆的小腦袋說:“豆豆真是厲害,長大了肯定有出息!”
聽到爺爺表揚自己,豆豆的表現欲更強了,一隻小手做著捋胡子的姿勢,一隻小手在爺爺的頭上撫摸,並學著爺爺的腔調說:“爺爺真是厲害,長大了肯定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