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小偷偷東西我該怎麼辦?
4歲的天天正在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電視中播報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天天。
在一個小朋友放學後坐公共汽車回家的車上,發現一個正在偷別人東西的小偷,小朋友大聲疾呼揭露小偷可恥行徑,但並沒有人反應,後來不幸遭到小偷報複,美麗的臉龐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刀痕。
看完後媽媽惋惜道:“真是可憐啊!多漂亮的一個孩子臉上卻被可惡的小偷畫上了一道刀痕!”
“是啊!主要是孩子看到小偷後采取的方法不太得當,才導致這麼可怕的後果。”爸爸也感歎道。
天天非常同情那個小朋友,同時也有一些恐懼,怯生生地問:“真是可怕!那看見小偷偷東西應該怎麼辦呢?”
看見不好的事情我該怎麼辦呢?
看見壞人做壞事我該怎麼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從電視或者各種媒體上看到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和緊急情況。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父母沒有教孩子一些正確的應對方法,就像上述事例一樣,當孩子麵臨突發事件以及危險時,就很可能會因為采用的方法不當而受到傷害,更嚴重者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而事實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麵對孩子的這些問題時,也會陷入兩難的境地:與壞蛋作鬥爭,自己就可能會受到傷害;對壞蛋不管不問,自己又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而對孩子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的同時,要孩子記住“安全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父母既不應該教育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自私冷漠,又不能不負責任地盲目鼓勵孩子鋌而走險。父母應教育孩子在麵對不良社會現象以及突發事件時,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語言和技巧,使孩子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使用比較巧妙的方法製止壞人的行為從而幫助別人。
“看到壞人做壞事,你要勇敢地與壞人作鬥爭啊!”
“看見壞蛋,你要大聲地喊叫!”
孩子本身就是受保護的對象,他們缺乏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的意識,如果直接讓他們見義勇為與壞人作鬥爭的話,他們會比較容易受到傷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記住:生命是無價的!不要因為自己的教育不當而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生命受到威脅。
“你這麼一個小孩子,不要管那麼多閑事!”
“隻要我們自己不做壞蛋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們不要管!”
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隻會培養出自私、冷漠,沒有同情心、沒有奉獻精神的孩子;而我們的社會也會隨之變得冷酷、缺乏愛心和溫暖。試想,如果有一天罪犯是針對我們自己的,那我們怎麼辦呢?
“電視上的小朋友由於揭露了小偷的可恥行徑而被小偷劃破了漂亮的臉蛋,孩子,你想一想在當時那個情景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提醒大家有小偷呢?”
“如果小朋友及時將小偷偷東西這個事情告訴售票員或者司機叔叔,讓大人來對付小偷,這樣是不是就更容易製服小偷了?”
與孩子一起討論對付小偷以及一些壞人、壞事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正確應對一些突發事件。
“孩子,還記得媽媽以前給你講的警察叔叔是幹什麼的嗎?對,他們就是專門抓小偷和壞人的,所以呢,看見了壞人做壞事你可以告訴警察叔叔啊。你現在還小,還對付不了壞人,但是你可以告訴大人,讓大人來對付那些壞蛋,好嗎?”
告訴孩子麵對不良現象以及突發事情,可以采用更好地應對方法,父母應教育孩子回避直接麵對危險的情況。與此同時,父母還要教育孩子不能躲避責任,要用更聰明、更適當的方法來幫助別人、戰勝壞人。
家裏出事了我該怎麼辦?
奶奶這幾天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移動。而碰巧今天爸爸媽媽都有緊急的事情要外出,於是照看奶奶的任務就暫時落到了5歲的成成身上。
爸爸媽媽一再叮囑成成有事情要打電話,盡管奶奶和成成都說不會有事的,讓他們放心地去吧,但爸爸媽媽還是非常不放心。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奶奶躺在床上休息,成成因為怕吵著奶奶,所以在奶奶的隔壁房間玩兒玩具,一切安然無恙。又過了一段時間,正在玩兒遊戲的成成突然聽到“撲騰”一聲還有玻璃摔碎的聲音,成成急忙跑到奶奶的臥室,隻見奶奶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而奶奶的旁邊是一支摔碎的杯子。
一看到這個情景,成成頓時緊張得不知所措,他定了定神之後急忙拿起電話撥通了爸爸的手機。
奶奶得救了,醫生說如果再晚送來一會兒,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家裏著火了我該怎麼辦?
遇到突發事情我該怎麼辦?
從電視上以及其他媒體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年幼的孩子創造奇跡的故事。他們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表現,無疑是父母以及社會給予其正確的安全以及自我保護教育的原因。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這樣的教育,相信我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安全,而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充滿陽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