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社會(2)(2 / 2)

“傻孩子,別當麵這麼喊呀!”

媽媽是暗示孩子背地裏可以歧視身體有殘疾的人嗎?從生理學的角度上講,“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想要自己不被人歧視,就不要歧視別人!

“你看那個叔叔多了不起,雖然眼睛看不見,但還是自力更生努力工作,一點都不比那些眼睛能看見的人差啊!”

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多給孩子講解張海迪、海倫等一些身殘誌不殘的經典感人故事,使孩子了解並明白雖然他們身體上有缺陷,但是在其他方麵他們和正常人一樣,甚至比正常人做得還要好,讓孩子了解、尊重身殘誌不殘的殘疾人。

“孩子,你知道嗎,有些話讓人聽了高興,有些話讓人聽了不舒服,甚至難受。你這句話就會讓人不高興。”

有時候孩子跟別人,也許是自己的家人學了一句髒話或者侮辱性的語言,並不一定真正懂得那句話的含義。父母在利用該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孩子,媽媽不是教過你嗎?看見像爺爺奶奶那樣的老年人,應該喊,對,爺爺奶奶;看見像爸爸媽媽這樣大的人呢?對了,應該叫叔叔阿姨,這些才是正確的稱呼!這樣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堅持使用正麵教育與具體行為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那樣能使孩子更直觀、更真切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並會盡快使用到生活中。

為什麼大人說話時我不能插嘴呢?

亞亞的爸爸正在客廳裏和同事李叔叔談事情,談到高興處,兩人爆發出“哈哈”地大笑聲。

“你這個主意真是不錯,一方麵可以開總結表彰大會,一方麵還讓大家觀光旅遊了一把!”爸爸由衷地稱讚道。

“嗬嗬,桂林風景那麼優美,而且距離咱們又不遠,相信大家都願意去!”李叔叔說道。

“爸爸要去桂林啊?帶上我好不好?我也想去!”亞亞聽到李叔叔提到桂林,馬上說道。

“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麼嘴啊!上一邊學你的習去!”爸爸大聲訓斥道。

亞亞感覺很委屈,抹著眼淚問媽媽:“為什麼大人說話時我就不能說話呢?”

為什麼大人可以說話,我卻不可以說話?

你們為什麼不讓我說話啊?

對於孩子打斷別人說話、隨便插嘴的現象以及其他不禮貌的行為,父母要及時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千萬不要動不動就以訓斥、甚至打罵來對待年幼的孩子,因為那樣不但容易毀滅孩子的好奇心、打消孩子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容易挫傷孩子自尊心、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你自己的事情你還做不好呢,大人的事情你管那麼多幹什麼!”

“大人說話哪有你插嘴的份啊!你看人家豆豆從來不這樣!”

孩子參與大人的談話絕大部分是因為對大人的關心,或者是對大人談話內容的新鮮和好奇,從另一方麵說,這也是孩子有責任感以及求知欲的具體表現。大人們談話時如果想要避開孩子的注意和打斷,可以找一個比較隱秘的地方,或者是關上房間的門。但是,談話已經引起孩子的關注,父母就要正確地麵對孩子的參與欲望,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生硬地訓斥以及拿他與其他的孩子相比較,那樣不但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還比較容易加重孩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哎呀,我們家的兒子都敢上場麵啦!值得鼓勵啊!”

父母鼓勵孩子勇於社交是對的,但是要注意場合以及對他人起碼的尊重。對於孩子愛插嘴這個不文明的習慣,父母應及時予以糾正,不能聽之任之,甚至抱著鼓勵的想法,否則孩子將會養成這個不文明的壞習慣。

“爸爸正在和李叔叔談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在他們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插上一嘴的話,就會打擾他們的交談,影響他們的注意力,這是非常沒有禮貌,也是非常沒有教養的!”

“孩子,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發表自己的看法,是非常不禮貌的!你要是想參與到其中,可以事先跟爸爸說一下,爭得爸爸的同意後,再說話。”

麵對孩子插嘴的事實以及由此產生的疑問,父母應明確地告訴孩子隨便“插嘴”以及打斷別人的談話都是不禮貌的行為,除非是非常著急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不要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那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告訴了孩子這些道理,相信一般的孩子以後都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自古我國就是一個注重文明禮貌的禮儀之邦。文明禮貌不但反映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友好關係,而且還反映了公民自身的文化修養水平。孩子一旦養成了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會給家庭帶來很多生氣和樂趣,給父母減少很多麻煩。更重要的是,養成文明禮貌好習慣的孩子,從小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要受到社會規範的約束,從而逐步懂得其在社會上的責任,這樣孩子將會更自覺地遵守社會規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