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2)(3 / 3)

孩子第一次與同學發生矛盾,父母不要護短,要教育孩子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係,培養孩子開闊的胸懷;孩子第一次參加學校活動,難免會膽怯,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在探索中尋找成功的快樂。

相反,父母如果不重視孩子的第一次,就可能給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一天晚上,冰冰的媽媽下班回家,冰冰馬上端出飯菜,興奮地告訴媽媽,這是她第一次下廚,並滿懷期待地讓媽媽給“打個分”。媽媽拿起筷子嚐了一口菜,馬上吐了出來。當時她又累又餓,脫口而出的就是不耐煩的指責:“你當鹽不要錢呀,這麼鹹怎麼吃呀!不會做就別瞎折騰,浪費糧食!”結果女兒深受打擊,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主動為媽媽做過任何事情。

心理知識: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給被試者呈現一係列無關聯的字詞,然後讓他們以任意的順序回憶。結果表明,位於開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比中間部分的字詞更容易回憶,在心理學上,前一種現象叫“首因效應”,後一種現象叫“近因效應”。

“首因”是指最初的印象,它會給人的認知活動造成強烈的影響。

這是為什麼呢?一篇文章、一套數據,開始的內容比後麵的部分記得清楚,是因為新的刺激能引起興奮,在大腦皮層留下較深的痕跡,以後回顧起來比較容易。思維的過程也表明:人思考問題時容易產生“定勢”,即“先人為主”。初次印象是思考問題的起點,人們分析問題、判斷問題是從這個起點向後延續的。

首因效應使人類有一種特性,就是對堪稱“第一”的事物有天然的興趣和較強的記憶。比如,你能列出很多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國第一個皇帝,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可是緊隨其後的第二,你能說出幾個呢?

由於首因效應,人們在生活中往往對“第一次”情有獨鍾:你會記住第一任老師,第一天上班,第一次戀愛,等等,但對第二可能就沒有那麼深的印象。

7.合適的氛圍有助於教育——氛圍效應

父母在教導孩子時,要注意營造符合教育內容的氛圍。

平時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創造和諧、溫馨的氛圍,這樣才能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教啟示:

有一個孩子高考落榜,牢騷滿腔,非常煩躁。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卻火上澆油:“你要重讀一年,可得為大人爭口氣呀!”兒子一聽火了:“難道是我不努力?”父親一跺腳:“你沒考好還有什麼道理?”兒子頂撞道:“你的工作又做得怎樣?”父親氣得青筋直暴,連說幾個“你、你、你……”可以想象,接下來就是父子倆的短兵相接,唇槍舌劍。

在這樣的氣氛中,是不利於對子女進行激勵的。大量事實表明,在和諧的氣氛中,子女更容易冷靜思考父母的話,理解父母的苦心,從而願意按照父母的激勵去做。就是說,父母在激勵子女時,要注意說話的藝術,選擇恰當的時機,在比較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另外,家庭氣氛與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和諧氣氛中的孩子,往往心情愉快,性格開朗,活潑自信,智力提高快;而長期處於壓抑氣氛中的孩子,往往缺乏熱情,孤僻內向,脆弱憂鬱,智力發展慢。就是說,一個和睦的家庭、輕鬆的環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

據首都師範大學的調查表明,兒童在家庭中感到快樂的比例大約為20%,明顯低於父母。這說明大多數父母在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方麵,做得還很不夠。有的家長說,我們整天為了生計奔波,哪裏有時間、精力營造什麼家庭氛圍?其實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與經濟條件及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都沒有多大關係,關鍵在於父母是否重視。

首先,父母不應該讓家庭成為一個充滿緊張氣氛的“硝煙彌漫”的戰場。雖然任何家庭都會有矛盾、有爭吵,但父母盡量不要把矛盾和爭吵暴露在孩子麵前,不能因此對孩子造成傷害,尤其不要把孩子當作出氣筒。孩子年齡小,內心比較脆弱,缺乏安全感,家庭的矛盾和衝突會給孩子造成難以想象的心靈傷害。

父母還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有的細心的父母,善於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比如,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用餐情景,這包括對餐室布置、食品烹飪、用餐氣氛等方麵的精心設計。親切、和睦、溫暖的情景會使孩子感到幸福、愉快,產生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緒,而變得更加好學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