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幫孩子把潛力發揮出來(1)(3 / 3)

彤彤說:“為什麼?”

爸爸說:“現在的軍事家可不是當年的土八路了,都要軍事院校畢業。”

話說到此為止,彤彤明白了,要當軍事家,現在就得好好學習。

爸爸的一番話,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巧妙地幫助彤彤樹立了正確的學習態度。彤彤從此把學習當成實現自己軍事家理想的途徑,而不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的被動學習。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給孩子講當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講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嚴峻現實,講當今是知識爆炸的年代,誰掌握知識誰就掌握了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講國家要繁榮,生產要發展,勞動者的素質就必須提高,等等。

隻要我們嚴肅認真地擺事實、講道理,孩子是能夠明白的。

又如:把孩子帶到工廠、農村這些生產第一線去實地考察;到部隊,到大學去走一走,看一看;還可以講一講中國的近現代史和今天的發展史,讓事實證明“落後就要挨打”、“發展需要人才”的道理。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與那些有見識,有成就的親戚朋友、父輩師長談理想,談見解,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主動的學習態度。

心理知識:

所謂態度,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主要價值觀和自我概念。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對美的追求,那麼他對藝術就會持有積極肯定的態度;一個人喜歡維護正義,性格勇敢,他可能選擇當一名警察;一個人如果原則性不強,就會顯出與世無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總之,行為體現著一個人的人生態度。

反過來,人的態度也支配和左右著一個人的行為。

首先,態度決定著我們對外界影響的判斷和選擇。國外有人曾做過實驗,把普林斯頓大學和達得毛斯大學兩校的足球賽錄像分別播放給兩校學生看。結果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發現,達得毛斯球隊犯規次數比裁判指出的多兩倍。可笑的是,達得毛斯大學的學生則更多地指出,普林斯頓球隊有許多次犯規而沒有受罰。這兩種不同的判斷,是由兩校學生維護各自學校榮譽的立場和期望本校球隊獲勝的態度造成的。

有時候,態度會增強我們的忍耐力。比如,一個人對自己所屬的群體有認同感、榮辱感和忠誠感,就會表現出巨大的能量和驚人的耐力。曆史上許多革命者和愛國者身上驚人的耐力和犧牲精神,就是和他們崇高的信念和對祖國人民的忠誠態度分不開的。

在學習中,態度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好壞。一般來講,對學習的意義了解得比較清楚,對學習懷有興趣的人,會對學習采取認真、積極的態度,也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樣,態度對工作效率也有影響:人們如果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工作意義,就會認真努力地工作,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13.給孩子豐富多彩的世界——感覺剝奪

一個人沒有從外界獲得足夠的刺激和信息,就會陷入思維閉塞、頭腦僵化。父母要避免孩子成為“書呆子”,就要讓孩子充分接觸現實,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和保持頭腦的靈活。

家教啟示: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富多彩,每個人的正常生活和自我發展,都離不開與外界的接觸。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是智力、情緒等心理因素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切斷一個人同外界的聯係,切斷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對人來講無異於坐“精神班房”。

成語“閉目塞聽”就是形容與外界隔絕、脫離現實的狀態。這種狀況對身心健康和人的智力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對於孩子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孩子正處於吸收知識的最佳年齡,如果隻知道讀書,而沒有通過多樣的渠道去接觸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就會造成閉目塞聽。

此外,社會實踐對於豐富孩子的感受也很重要。教育學家認為一個人能取得成功,智力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還需要品德、意誌和心理素質等,而後者很大程度上需要從社會實踐中獲得。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是說,僅僅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不夠的,一個人需要充分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才能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且實踐還可以使書本的知識得到印證,並且在實踐中可能發現新的問題,都可以促進對知識的學習。

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父母害怕影響孩子學習,很少允許孩子參加實踐活動。這樣的做法容易使孩子遠離豐富多彩的現實,成為隻會讀書和考試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