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與孩子的情感交流(4)(2 / 2)

於是製作人請教一位心理學家:“怎樣才能把節目辦得更叫座?”

心理學家給了他一個建議:“改變一下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改變一下每個論辯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橫排而坐,改成兩人相對而坐。

令人驚訝的是,自從接受這個建議後,每次的節目都能掀起熱烈的辯論。沒多久,這個節目的收視率就開始直線上升。

從心理學上講,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坐向效應”,是因為:與人相對而坐,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壓迫感、不自由感。這是由正麵直視的視覺“感受”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視對方,由於彼此正麵相對,視線強烈,也會有一種直刺對方心理的攻擊陛。而如果斜對而坐,則不會產生這種感覺,更適合於營造友好的、更融洽的交際氣氛。

75.教育不一定是嚴肅的——幽默效應

幽默是一種高超的語言藝術。父母的幽默,可以在陷入尷尬時自我解嘲,可以使親子溝通更加順暢,也可以使家庭氣氛更加融洽。

家教啟示:

很多人一提到教育,總覺得是個嚴肅的、需要正襟危坐的事情。

其實不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完全可以使用人際交往中的幽默手法來施行教育,甚至可能取得嚴肅教育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有個孩子一貫作文成績很好,可是有一次由於審題錯誤,作文成績不及格,結果陷入了自責、苦惱之中。爸爸看了那篇作文後,笑著對他說:“你知道嗎,報刊上發表的文章,都是自己定題目的。

給它改個題目,不就成了優秀作文?”說得兒子也笑了,馬上改個恰當題目給父親看。

爸爸的幽默讓孩子心情一下子放鬆下來,同時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恢複了自信。

又如,一位爸爸要檢查孩子的作業。孩子拿出英語作業本,說:

“你懂英語嗎?”爸爸麵對尷尬的窘境,說:“你爺爺不懂英語,也不檢查爸爸小時候學的英語,所以爸爸現在不懂英語。為了使你勝過爸爸,我先要在檢查孩子作業上勝過你爺爺。你說對嗎?”爸爸的幽默不僅有效維護了爸爸的威信,又化解了窘境,教育了孩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幽默既是一種語言交際的藝術,又屬於美學的範疇。就家庭教育而言,它有以下特點。

1.父母在向孩子表達思想情感和觀點時,如果使用幽默、風趣的手段,可能要勝過套話連篇、囉唆嘮叨、諷刺挖苦和說教訓斥,成為一種沒有明顯教育痕跡的教育。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更容易使孩子接受,並產生深刻的印象。

2.父母在批評孩子時,運用幽默語言,能夠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化解孩子挨訓受教的“防禦”心理,活躍教育氣氛,引起孩子大腦興奮,產生輕鬆愉快的情緒,從而更樂於聽取父母的教誨。

3.幽默還能夠調節親子之間緊張、沉悶的關係,使親子之間和諧溝通,有利於彼此在歡笑的情境中交流。幽默的語言輕鬆有趣,委婉含蓄,結孩子以親密感、溫和感,令人發笑,笑中有得,猶如春風拂臉、春雨潤心。富有幽默感的父母,會讓孩子又親又敬。

可以說,幽默是一種高超的語言交際技巧,不同於低級調笑和滑稽逗樂,是高尚情操、良好修養和完美人格的表現,是一種文明、高雅的說話藝術。它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陶冶孩子的情操,並使孩子從中學會一種交際藝術,提高交往能力。

另一方麵,幽默也是人生態度的一種體現。當遇到不可彌補的失敗或損失時,幽自己一默,體現了一個人樂觀和豁達的心態,可以讓自己從失意的心情中很快自拔出來,重新樂觀地麵對生活。

父母不僅自己要有幽默感,還要培養孩子的幽默感。這可以幫助孩子對付不滿的情緒,使他在尷尬處境中不失麵子,或委婉地表達難以出口的意思。

美國一所學校舉行聖瓦倫廷節舞會,有一位9歲的美國女學生沒有被邀請。當母親問她是否心情不好,她說:“咳,太可怕了!我不得不退掉特別設計的衣服,回掉已經預約的高級轎車。”

那麼,該怎樣培養幽默感呢?

平時痛快地玩,閱讀幽默和笑話書籍,看喜劇電影,等等,都有助於幽默感的培養。

心理知識:

“幽默”,是指一種輕鬆有趣、詼諧可笑,而又內容嚴肅、意味深長的表達方式。所謂“幽默效應”,是這種表達方式所產生的心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