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章 善於管理,並學會“偷懶”,而不事必躬親(2)(20:25)(2 / 2)

有些領導也許喜歡在工作上大包大攬,他希望每件事情經過他的努力,都能很圓滿地完成,得到上司、同事和下屬的認可。這種事事求全的願望雖然是好的,但卻常常收不到好的效果。

“從去年開始,新光集團就開始實施企業的能力重塑和戰略調整。”新光集團高級戰略顧問栗玉仕說。在栗玉仕的“顧問”下,2008年,新光集團創造了一整套控股公司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模式。這套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是使新光控股集團從“緊密控製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過渡,以服務促進管理,提高下屬公司效益。“主要是更多地放權給各業務單元和子公司的負責人(職業經理人),讓他們獲得更大的自主權,而集團公司則在財務、經營、人力資源上對他們進行考核和管控。”栗玉仕解釋說。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就算每天拚死拚活去努力,事實上,部門內大大小小各個方麵也總有照顧不周的。而且,長此以往,企業內部的許多人也會對領導的這種做法滋生意見和不良情緒,他們會感到自己在部門內形同虛設,毫無意義,而對你的獨裁耿耿於懷,認為你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人。對此,浙商的做法是,授權給下屬,給下屬自由發揮的空間。

合理授權,防止越權

“獨木難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管理者死把權柄不放,事業隻能越做越小。合理授權是駕馭屬下的關鍵,成功的管理者懂得“越放權,自己手中的權力越大”這一道理。一個有手腕的管理者應該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授權的,也知道怎樣合理授權。浙商更為高明,他們不僅知道如何合理授權,更知道如何防止越權現象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下屬的越權有三種:一是由於對其職責範圍不甚明了,或是寫在紙上的就明確,在實踐中就糊塗,因而無意識地、不自覺地越權;二是由於對上級管理者有成見,或為了顯示個人才能而有意識地、不正當地越權;三是在非常情況下的越權。浙商根據不同的越權情況,采取一下三種不同的方法:

(1)明確職責範圍

權力是適應職務、責任而產生的。職務,是指管理人員一定的職位及由此產生的職能責任,是行使權力所需要承擔的後果。有怎樣大的職務,就有怎樣大的權力,就承擔怎樣大的責任。職、權、責三者保持一致是管理者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被人越權是有責無權。因此,隻有職、權、責三者相統一,真正克服有責有職無權、有責無權無職有職有權無責、有職無權無責、無職無責有權等現象,才能防止越權現象,這就必須明確職責範圍。

明確職責範圍,不能僅停留在文件規定上,甚至把文字貼在牆上,而要研究出若幹辦法,製定實施的具體細則,根據已有的經驗,定位、定人、定責、定標、定權。除了規定常規決策、指揮、組織、管理等工作的分工之外,還要明確可能出現的非常規問題由誰來負責處理。防止出現對有些問題和臨時發生的事情誰管都可以、誰不管都行的含糊不清的現象。

上下級的管理工作,正職與副職的工作,特別是基層管理者與其下屬的工作,有些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的,這就更需要明確職責範圍,力求做到各司其職,各持其權,各負其責。

(2)進行一級管理一級的教育

管理者除了對下屬明確職、權、責的範圍外,還要對下屬進行分級管理原則的教育。分級管理就是分層管理,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要求,任何事物都作為一個係統而存在,都具有層次結構,它的發展與變化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係統之間能否有效地運轉是由層次性決定的,同一層次的諸係統的功能聯係須由各級係統之間自主地進行。隻有在發生障礙,產生矛盾,出現不協調時,才能提交上一層次的係統來解決。這是分級管理的理論依據。

(3)為下屬排憂解難

管理者在決策的基礎上,在給下級部署任務、提出要求的同時,應該深入基層,為下屬完成任務創造其必要的條件。上級領導者要為下屬服務,支持、鼓勵、指導、幫助下屬,關心、愛護下屬,為下屬排憂解難,及時解決工作中他們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及不協調的關鍵問題。這樣,可以防止或減少下屬由於來不及請示而出現的越權現象。如果不深入基層,不接近群眾,高高在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就隻會助長下屬先斬後奏、幹了再說的越權行為。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