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未雨綢繆,給自己留條後路(1) )綢(20:25)(1 / 3)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人們常常希望未知的結果能夠承載著希望與美好,並為之努力。{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與此同時,這條希望之路同樣隱藏著荊棘與坎坷,因此凡事都需防患於未然,留有後路,生活如此,商場博弈亦如此,政治上的突發事件、經濟上的政策調整都有可能讓你的商業寶塔毀於一旦。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因此,居安思危是生意人必不可少的心態。浙商在生意場上,凡事小心謹慎,如臨深淵、如腹薄冰,因此他們才能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作為浙商,當事業突飛猛進時,他們保持穩重,處進思退;當事業陷入危機與低穀時,告誡自己不要消沉下去,積極進取,爭取再創輝煌。也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把事業做大。2009年初,杉杉集團被國家有關部門樹為抵禦金融危機良性發展的好企業。究其原因,是他們具備良好的警惕性。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杉杉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單純擴大生產,而是進行了產業升級。因此,現在的杉杉集團在高端服裝行業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中國的企業,而是法國、意大利、日本、美國的企業。按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的話說,這充分反映了他們從1998年開始,用10年時間做準備的工作效能。

出生在浙江的鄭永剛認為,服裝行業的產業升級並不簡單等同於打自主品牌而不做貼牌加工。品牌凝聚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要打造一個國際知名品牌並非一日之功;而貼牌加工也同樣可以進行產業升級。以前,他們從美國、歐洲接到的單子,工藝技術都是已經規定好了的,但從2002年開始,公司自己培養研發團隊,自己設計選用工藝技術。此外,為了做到徹底,他們還淘汰了110多家客戶,保留了30家客戶仍做貼牌加工,取得大型跨國企業27個認證。產業升級之外,鄭永剛還有預見地進行了產業轉移。幾年前,考慮到能夠使當地勞動力不用背井離鄉來打工,而企業也能充分享受當地人力成本優勢,他們把好幾處大型生產基地都轉移到了安徽、江蘇等地。所以到了有的企業迫於人力成本壓力要停產放假的時候,他們卻仍然可以加班加點地生產。

浙商認為,隻有未雨綢繆,做到防患於未然,才能在風雲變幻的競爭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客觀規律的力量是無窮的,與經濟規律相對抗,隻能遭到慘痛的失敗,在商業發展史上不乏這樣血的教訓。

如果提起船王,人們首先會想到包玉剛,可很少人知道,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他是浙江省定海縣人)是比包玉剛出道更早、名氣更大的世界級華人船王。但對未來形勢不同的判斷和應對策略,使兩人的船王地位發生了戲劇性的大變化。

上世紀80年代早期,世界航運業已盛極而衰,作為世界級船王董浩雲並沒有看清這一形勢,被繁榮的假象所迷惑,逆流而上,增加投資,大肆擴張船隊。他向日本訂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油輪,一心要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包玉剛則在20世紀70年代便決定急流勇退,上岸分散經營,終於在1980年和1985年,先後兩次由女婿吳光正成功收購老牌英資公司九龍倉和英資“四大行”之一的會德豐,以創造世界經濟史上商戰經典的方式,完成了戰略性轉移。如包玉剛當初所料,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航運業出現了全行業的不景氣,董氏家族陷入了幾乎全軍覆沒的境地。就在此時,董建華臨危赴任,曆經長達八年的大手筆債務重組,得到彙豐銀行38億港元貸款和霍英東11億港元的援助,才使董氏集團起死回生,董建華也因此在香港商界名聲大振。但是,經此挫折,董氏家族已元氣大傷,董浩雲與包玉剛的船王地位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包玉剛連年位居香港十大富豪之列,其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會德豐、九龍倉等,總市值近千億港元。

古人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沒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準備,在戰略性錯誤鑄成之後,挽回敗局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