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校政合作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模式研究(1 / 2)

基於校政合作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模式研究

信息化建設

作者:寧彬 程虹 王毅 熊偉

摘要:運用一定的評測方法,建立量化的指標,有效地評價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及其績效,是當前衡量電子政務的主要途徑評價,主要集中在評價視角、評價方法、調查手段等三個方麵。以湖北省襄陽市的電子政務績效評測為例,詳細闡述了其電子政務績效評測的校政合作模式,以及與之配套的評測流程和措施。經過5年的實踐,證明了這種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襄陽市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水平,為發展市級電子政務及其評價績效水平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關鍵詞:電子政務;績效評價;評測流程;合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02.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9-75-02

0 引言

國內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引起我國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電子政務的績效評價問題也由此而生,並顯得尤為重要。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是指運用一定的評估方法、量化指標及評估標準,綜合性考核與評估電子政務的建設、運行和管理過程,以促進電子政務管理水平和應用績效的提高[1]。

建立評價標準,製定量化指標,采取公眾評議、第三方評估、主管部門日常監督檢查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構建完善有效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係[2]。這是推行電子政務績效管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之一。本文以湖北省襄陽市為例,分析所建立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體係。

1 校政合作模式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體係

為了加快提升襄陽市電子政務水平,並對電子政務建設和評估中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從2007年起,襄陽市電子政務信息管理中心與湖北文理學院開展合作,成立市級電子政務績效評價領導小組,共同研究和製定評估辦法和指標體係,委托湖北文理學院組織成立電子政務績效評測組,實施電子政務績效評價工作,探索出校政合作模式。電子政務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側重於評測方案和評測指標體係;湖北文理學院的工作側重於實施評測和理論研究、應用開發和技術培訓。這種校政合作模式充分發揮了政府部門的業務經驗和高等院校的研究開發能力,對市級電子政務建設與績效評估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設計了一套適用於市級、較為完善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它是以“網站建設、政務(事務)信息公開、在線辦事開展、公眾參與、電子政務建設與內容保障”5個一級評價指標、24個二級評價指標為主要內容,所列評價指標基本上涵蓋了公眾所關心的問題和基本的服務項目[3]。與此同時,設計了相應的績效評估方法和流程。通過分觀測點評測、分小組獨立評測和比對排錯的機製,能夠盡可能地消除主觀因素對評估質量的影響,顯著提高評測結果的準確性。

同時,在電子政務評測流程中,采用了公示——複評機製[4]。該機製既有利於公眾對評測工作監督,保證評測結果的準確性,又有利於促進被評部門關注評測,提高評測工作對電子政務建設的促進作用。

2 校政合作模式的電子政務績效評價措施

2.1 動態地調整評價指標機製

該機製是隨著市電子政務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每年都對評估指標體係進行調整。調整的依據是基於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方向以及我市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研究。通過廣泛調研、與兄弟省市對比研究和召開研討會等多種形式探索出一種有效的指標體係調整機製。采用該機製,建立符合襄陽實際,順應國家發展方向,便於績效評估的指標體係。該指標體係以“網站建設情況、政務(事務)信息公開情況、在線辦事開展情況、公眾參與情況、內容保障情況”五大觀測點二十項指標為主要內容,具有統一結構而又不失靈活性,可以根據評測對象的類別和職能,分別設置相應的評測指標和權重進行分類彙總。評估得分包括基本分值和獎勵分值兩個部分,采用這種靈活的指標體係既有利於促進那些業務類型豐富的部門更好地拓展電子政務應用項目,又避免挫傷那些業務類型單一的部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