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為什麼去很遠的地方要坐車(1 / 1)

“情景再現”

美美3歲了,爸爸媽媽決定帶她去公園玩。正在那裏討論坐什麼車去省時間的時候,美美問:“我們為什麼要坐車去公園?”爸爸回答:“因為公園離我們家很遠啊,去很遠的地方得坐車才行。”美美又問:“為什麼去很遠的地方要坐車呢?”

“常見的回答”

“很遠當然要坐車啦,難道走著去呀,累也會累死的。”

“專家分析”

3歲的孩子,還不知道“很遠”代表什麼意思。對她說多少公裏,因為她沒有經曆過,她也不會有具體的概念。所以,當我們說到“很遠”的時候,孩子就會提出這個問題。要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很遠就要坐車,就得讓孩子對“很遠”這個詞有概念。可以用經常走的路段來做比較,比如:“很遠就是我們繞街心公園20圈”、“很遠就是從我們家到姥姥家”之類,幫助孩子建立“很遠”的概念。

常見的回答顯然沒有解決孩子的疑惑,沒有讓孩子理解遠的概念,孩子仍然不知道為什麼遠的路程就要坐車。用孩子易於理解的方式,讓孩子體驗遠的概念,是很有幫助的!

“消極的回答”

“問那麼多幹嗎,你跟在我們身邊就行了!”

“怎麼那麼多話,再問的話,就不帶你去了!”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從我們家到公園,有去姥姥家3趟那麼遠。那麼遠的路程,你走路去可以嗎?如果走路去是不是會很累呢?那是不是坐車去方便呢?”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我們一起來看地圖吧!你看,從咱們家到姥姥家這段距離,我們走路的話,要走半個小時。從我們家到公園,有四個從咱們家到姥姥家那麼遠。那麼遠的距離,要你一步一步走,你能走到嗎?會不會累呢?如果坐車是不是更好呢?”

回想經曆型-“寶貝兒,你從家裏走到公園,是不是很累啊?我們昨天走了一個來回,你說累了,要抱是不是呀?去姥姥家啊,比去公園還要遠很多呢,如果走路很累的話,坐車就會比較輕鬆的!”

著手實踐型-抱著孩子說:“寶貝兒,我們今天去公園,可以先走路試試!如果走路很累,我們再想辦法好不好?”

“溫馨提示”

孩子的好奇心很旺盛,這也是孩子之所以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原因。家長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不能挫傷孩子提問的積極性,要鼓勵孩子問出更多更好的問題,幫助孩子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