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米飯是怎麼來的(1 / 1)

“情景再現”

五歲半的怡然最喜歡吃米飯了,每次吃飯前,她都要深呼吸,然後感歎地說:“米飯真是太香了!”每到這個時候,怡然媽媽就很欣慰,女兒乖巧懂事,是她的一大驕傲。今天,怡然媽媽煮了香噴噴的綠豆米飯,更是引得怡然口水直流。怡然吃著香香的綠豆飯,一邊問媽媽:“米飯是怎麼來的?”

“常見的回答”

“用米蒸熟了就是飯了嘛!”

“專家分析”

“米飯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要讓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來理解,還真是很困難。不過,興趣是教育的基礎。既然孩子問到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教育的機會,不容錯過。家長可以就孩子的理解能力,適當地做些講解,也不要忘記教育孩子節約糧食。

“消極的回答”

“笨蛋,怎麼問這樣傻的問題!”

“米蒸好就變成飯了,你真笨啊!”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這個問題可真不好回答!米飯是農民伯伯種的水稻成熟後,收割、曬幹後,碾成米,我們買來米之後蒸好,才成了香噴噴的米飯。是不是很複雜呀?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好好節約糧食!”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米飯是怎麼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呢!米飯是米蒸熟的,可是米又是怎麼來的呢……”

鼓勵探討型-“你問的問題真是很難回答啊!這樣吧,我們吃完飯後,好好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解決問題型-“寶貝兒,你的這個問題問得真是太好啦!我們吃過飯後,一起來找答案好不好?”

“溫馨提示”

水滴石穿,機會教育的目的就是利用每一個機會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更睿智、更成熟。家長可不要錯過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