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為什麼要有公筷(1 / 1)

“情景再現”

丫丫已經4歲了,在家裏吃飯,媽媽總會多拿一雙筷子當公筷使。遇到有不好夾的菜,還會有備用的勺子。丫丫很喜歡玩公筷,因為公筷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碗上。可是媽媽說公筷不能拿著玩。丫丫好奇地問:“為什麼要有公筷啊?”

“常見的回答”

“用公筷夾菜,衛生啊!”

“專家分析”

大家圍聚在一起,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好不熱鬧。這樣的場景,無論在餐館還是家庭隨處可見,但筷子上可能攜帶的致病細菌卻很少有人看得到。有醫學專家指出,胃病成為國人的一種常見病,其中6成患者是幽門螺旋杆菌攜帶者,其傳播途徑正是平時大家吃飯用的筷子。如果有人口腔中攜帶病菌,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筷子經消化道傳播,引起就餐者之間的交叉感染,染上如肝炎、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相關疾病。

家長可以從小培養孩子使用公筷的意識。即使家庭外出聚餐,也可以要求提供公筷,為家庭成員的健康做好工作。

“消極的回答”

“知道用就行,問那麼多幹嗎?”

“吃飯時不要說話!”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用公筷不會有唾液傳播,這樣比較衛生。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尤其要使用公筷。注意哦,公筷是大家都要用的,所以不可拿著玩!”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用餐時使用公筷,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可以減少病菌傳播,你覺得用公筷是不是比不用公筷好呢?”

快樂承諾型-“吃飯使用公筷是餐桌禮儀,而且也很衛生。來,媽媽用公筷給你夾你喜歡吃的蔬菜。”

循循善誘型-“這是吃飯的禮儀!用公筷夾菜,對別人是尊重,對自己來說也很衛生。用公筷很好吧?”

“溫馨提示”

在家裏,也要隨時注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一個彬彬有禮、尊重別人的孩子,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