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兵兵很喜歡看動物。今天,他去公園,看到了一隻長尾巴的大鳥從樹叢中飛過。兵兵跟著跑過去看,可是大鳥早就飛走了。兵兵很沮喪,告訴媽媽大鳥飛走了,還問:“媽媽,人為什麼不能像鳥一樣飛啊?”
“常見的回答”
“人沒有翅膀。”
“專家分析”
人和鳥類不一樣,人沒有翅膀,沒有強壯的胸肌,沒有雙重呼吸的結構,沒法承擔飛翔這類劇烈的運動。孩子問到這個問題,知道自己不能飛,會覺得很懊惱和沮喪。
家長不能用想當然的方式敷衍孩子,可以給孩子能讓其自信的回答。
“消極的回答”
“你要是能飛,那就沒人可以管得住你啦!”
“想好你怎麼才能好好走路吧。沒本事還想著飛呢!”
“合理的回答”
“因為人沒有像鳥一樣的身體結構,所以不能飛,但是我們有聰明的大腦,可以造出飛機替我們飛呀。”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人不能飛,可是也可以到天空中去喲!用什麼辦法可以做到呢?”
快樂承諾型-“我們雖然不能像鳥一樣飛,可是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飛上天喲!”
希望傳遞型-“寶貝兒,別氣餒!不久我們就會坐飛機去旅遊,那樣我們就能飛上天啦!”
“溫馨提示”
在大多數孩子的腦海裏,都有一個飛翔的夢想。讓孩子繼續擁有夢想,總有一天,孩子會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