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格格每天都會花時間玩模型玩具車,拚拚裝裝,忙得不亦樂乎。不過,每次玩完之後她就拍拍屁股走了。格格媽媽看不過,隻好幫她收拾這些零零碎碎的玩具。有幾次格格媽媽試過讓她自己收拾,剛開始她還樂意,收拾了幾次又不收拾了。格格媽媽不知道有什麼好辦法讓她自己動手收拾玩具。今天,格格又拿出玩具車來玩,玩過之後依然不收拾,就去看電視了。格格媽媽要求她收拾玩具,格格說:“媽媽,我想看電視。我不收拾玩具行嗎?”
“常見的回答”
“不許看電視,趕快來收拾,否則你給我出去!”
“專家分析”
不少家長都抱怨孩子不收拾玩具,弄得家裏一團糟。其實孩子不收拾玩具,家長有一定的責任。不少寶寶剛開始不收拾玩具,家長會幫忙收拾,孩子自然認為玩具不需要自己收拾。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收拾玩具收拾得不好,會不停地指摘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自然不願意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要讓孩子學會收拾玩具,實際上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問題。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決不是家長下個指示或發通脾氣就能完成的。對於孩子來講,以遊戲形式出現的勞動是容易接受的。等孩子收拾完畢,家長應該對孩子表示鼓勵和肯定。每次遊戲結束都要提醒孩子收拾玩具,持之以恒,孩子就能養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消極的回答”
“趕快收拾玩具,不收拾連你一起掃到門外去!”
“你真是個好吃懶做的家夥,我不喜歡你!”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你是先收拾玩具,還是先看電視呢?”
“舉一反三”
引發同情型-“寶貝兒,玩具車要回到車庫去啦,現在它一個人在外麵,它在哭呢!它在說:‘格格,求你幫幫我吧!’”
快樂遊戲型-“寶貝兒,我們來做個遊戲,這裏有五輛車,媽媽這邊三輛,你那邊兩輛,我們看誰先把車運送到車庫好不好”
引起責任心型-“寶貝兒,媽媽要收拾屋子了!這些玩具還要不要呢?不要媽媽就掃掉了!”
“溫馨提示”
不少寶寶在開始自己收拾玩具時,由於缺乏經驗,同時得不到家長的正確指導,常常是做一半放一半,最後習慣了亂攤亂放的做法。當孩子有了獨自收拾玩具的意識時,家長就應該保護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隻要孩子願意,就讓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好也沒關係,不要因為做得不好就給予嗬斥。當孩子在用特別的方式收拾玩具時,也別阻止,讓其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