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童童已經快4歲了,爸爸媽媽決定帶童童去爬山。今天一大早,童童就被爸爸喊起來,迅速洗漱完畢,吃過簡單的早點就出發了。爸爸媽媽帶童童坐地鐵,出地鐵的時候,有一段自動扶梯,童童看扶梯可以站兩個人,可是爸爸媽媽隻站右邊。童童喊媽媽和爸爸一起並排站,可是媽媽搖搖頭告訴童童,坐自動扶梯要站右邊。童童好奇地問:“為什麼要站在自動扶梯的右邊呢?”
“常見的回答”
“這是規定嘛。”
“專家分析”
坐自動扶梯要站右邊,左邊是分流人群用的快速通道。所以走自動扶梯要自覺靠右邊站立,不要幾個人站在一起,占了左邊的道路。那樣的話,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也會給其他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做好榜樣,因為你就是孩子的偶像。
家長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敷衍,可以給孩子講解一些為什麼,或者讓孩子自己學習找答案,加深孩子對規則的理解能力。
“消極的回答”
“靠左邊站會被罰款!”
“告訴你怎麼走就行了,怎麼那麼多廢話呀!”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看旁邊的牌子,上麵寫著‘左行右立’,說的就是扶梯的左邊是給人有急事走的,如果不著急,不願意走,就靠右邊站著。這樣大家都很方便,不會互相幹擾了。寶貝兒記住了嗎?”
“舉一反三”
設身處地型-“寶貝兒,如果你著急想要快點走左邊,可是有人站在那裏,你是不是就走不了了,那樣你會不會著急呢?所以,不著急的話,就站在右邊,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很方便對不對?”
快樂承諾型-“寶貝兒,我們不著急,站在右邊,當有人著急趕路的時候,他們就會走左邊,這樣是不是大家都很方便呢?”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左邊是給有急事的人留的,咱們不著急,就站在右邊!等下了扶梯,我們再一起並排走!”
“溫馨提示”
坐自動扶梯時,家長要注意:孩子一定要有家長陪同,可以牽著孩子的手,或者抱著孩子,雖然孩子會很想去探索扶梯是怎麼行進的,但是安全是最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