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冉冉今天要去動物園,一大早媽媽就帶著冉冉去坐公交車。上了車,冉冉媽媽就刷卡找座位。冉冉看見了,問媽媽:“你拿著什麼,‘嘀’了一下?”媽媽告訴她是公交卡,上車之後,就要刷卡。冉冉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坐車要刷卡呀?”
“常見的回答”
“坐車要交錢呀,刷卡就是交錢。”
“專家分析”
坐公交車要交錢,刷卡就是交錢的過程,這在家長腦海裏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可是孩子卻很難明白,光是要給孩子解釋坐車為什麼要交錢,就要費很大的勁兒了。加上孩子很感興趣的刷卡,家長怎麼說孩子才會明白呢?用簡單的事情作對比,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常見的回答會讓孩子很難理解,因為要孩子理解坐車刷卡和坐車要交錢兩個概念,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消極的回答”
“你別管了,我已經辦好了,你隻管坐車就是了!”
“閉嘴,再說話就把你扔到窗外!”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就像買東西要交錢一樣,坐公交車我們享受了服務,也要交錢,‘嘀’的一聲是刷卡,刷卡就是一種交錢的方式。”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你想,如果我們上車,是不是要交錢呢,就像買東西一樣?‘嘀’的一聲是在刷卡,刷卡就是交錢的意思。這個就是剛才刷的卡,你要幫媽媽拿嗎?”
快樂承諾型-“媽媽剛才是在刷卡,也就是交錢的意思,就像我們去超市買東西要交錢,可以用紙幣,也可以刷卡一樣。”
尋求幫助型-“寶貝兒,你觀察得真仔細!媽媽剛才在刷卡,也就是交錢的意思。下回上車你幫媽媽刷卡怎麼樣?”
“溫馨提示”
孩子對刷卡很好奇,並且很希望自己也能像家長一樣刷卡。那麼,就請孩子幫忙,給你刷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