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周末了,帶著畔畔去音樂廳聽音樂。第一次到音樂廳,畔畔很開心,看花籃,看座位,當然也不忘擺弄給嘉賓的禮品。一直到演出開始,畔畔都在忙碌不堪。等到開幕了,大家都安靜下來,畔畔卻依然很大聲地說話,畔畔媽媽趕緊給他做禁止出聲的手勢。畔畔很奇怪地湊到媽媽耳朵邊,小聲地問:“媽媽,音樂廳為什麼不能說話啊?”
“常見的回答”
“這裏規定演出時不能說話。”
“專家分析”
在家長眼裏很普通的,人人皆知的公共秩序,在孩子那裏可是個稀罕的事情。在孩子好奇的時候,家長正好可以給孩子進行公共秩序方麵的教育,讓孩子學會遵守公共秩序。
“消極的回答”
“讓你閉嘴,怎麼還說話?再說話就送你回去了,以後不帶你出來玩了。”
“說話會被罰款。”
“合理的回答”
“是呀。別人表演的時候說話,不禮貌,而且會影響其他人聽音樂呢!”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如果你在看電視時,旁邊不停地有人說話,你會不會生氣呢?現在其他人都在聽音樂,你說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對演出的人也很不禮貌。你還要說話嗎?”
快樂承諾型-“寶貝兒,在叔叔阿姨演出的時候,說話會影響別人看演出,對叔叔阿姨也不禮貌。你是個講禮貌的乖寶寶,這會兒安靜地聽,有問題等休息時咱們再討論吧!”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你很想玩是不是?等台上的阿姨唱完歌,我們再出去玩好嗎!”
“溫馨提示”
在公眾場合,要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同時也要注意,不要當著眾人的麵傷害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