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1章 為什麼不能玩打火機(1 / 1)

“情景再現”

哲哲最近忽然對爸爸的打火機非常感興趣。你不許他玩,他就一個人躲在衛生間裏玩。為了安全,媽媽狠狠地打了他的屁股,讓他記住“火是不能玩的”。但是哲哲還是忍不住玩,他心裏的那個“結”並沒有打開:為什麼爸爸可以玩打火機,我就不能玩呢?

“常見的回答”

“這是命令,絕對不許你玩打火機。”

“專家分析”

寶寶的成長,“順風順水”並非一定是好事。過度保護寶寶的方式是需要丟棄的,因為終究會有那麼一天,寶寶要由他人保護變為自我保護。國外媽媽們的“放手”教育值得我們借鑒。放手並非“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並非對寶寶不聞不問,而是要擯棄過度的保護和關愛。

如果孩子一旦對某項東西產生興趣,粗暴的製止,隻會激發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孩子喜歡上打火機,如果要確保安全。首先要確保爸爸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麵前使用或者經常玩打火機,否則孩子會覺得不公平。其次,家長可以采用靈活的處理方式,給孩子沒有汽油的打火機,讓他了解打火機的構造和原理。既然他好奇,就好好地給他展示打火機。

“消極的回答”

“爸爸是家長,家長可以玩,你不可以玩!”

“打火機可不是你這樣的小孩可以玩的,一邊去!”

“合理的回答”

“玩打火機是危險的,你看爸爸也意識到了,他立即改正了。真是個好爸爸,你給爸爸豎一個大拇指好不好?如果你喜歡打火機呢,可以請爸爸給你介紹打火機的用途和構造。”

“舉一反三”

給予任務型-“寶貝兒,爸爸做得不對!你以後監督爸爸,請他注意安全,不要玩打火機好不好?”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你覺得爸爸要怎麼做呢?”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我們自己不要玩打火機,也幫助爸爸要他不玩好吧!”

“溫馨提示”

有的問題,不能隻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或許原因在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