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3章 為什麼不能打斷別人說話(1 / 1)

“情景再現”

星星媽媽正和一個朋友說話,4歲的星星走了過來:“媽媽,我的鞋帶鬆了。”媽媽並沒有馬上幫他,而是說:“媽媽正在談話。談完了,我會幫你。”過後,媽媽告訴他,打斷別人的談話是不禮貌的,但如碰到緊急情況,比如要上廁所或感覺不舒服,要馬上說。不過一定要記住:打斷別人的談話時,一定要先說“對不起”。

“常見的回答”

“打斷別人說話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一定要改正。”

“專家分析”

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孩子都喜歡插話。有時別人談話時,孩子能插話數十次,這個毛病很不好,既不能專心聽別人說話,領會別人的意思,又非常不禮貌,會引起說話人的反感,使別人的思路被打斷,不能很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孩子愛插話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或引起他人的注意。孩子不去注意聽家長講的事,而是想方設法地想著如何表現自己。

針對孩子這一特點,家長應該訓練孩子善於注意傾聽別人說話,要聽明白別人說的是什麼,等別人說完後再提問題。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愛插話是機靈、聰明的表現,因而持欣賞鼓勵的態度,這就助長了孩子愛出風頭的做法,影響了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家長要告訴孩子,在聽別人說話時,應該注視著說話人的眼睛,不能東看西瞧。在聽別人說話時,要領會他人的意思,並記住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等說話的人說完後再提出來。

“消極的回答”

“你要是打斷別人說話,我就打你。”

“你太讓我失望了,我都說了別打擾我。”

“合理的回答”

打斷別人的談話是不禮貌的,但如碰到緊急情況,比如要上廁所或感覺不舒服,要馬上說。不過一定要記住:打斷別人的談話時,一定要先說“對不起”。

“舉一反三”

設身處地型-“寶貝兒,要是你跟媽媽在說話,別人來打斷我們,你會不會生氣呢?”

快樂溝通型-“寶貝兒,除非有緊急的事情,看到別人在說話,要在旁邊等待!寶貝兒今天做得很好,媽媽說一次就改正了。”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你覺得打斷別人說話好不好呢?要怎麼做呢?”

“溫馨提示”

當孩子學會了在講話時的等待,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孩子知道有耐心可以讓他獲得更多的注意和鼓舞,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當個好聽眾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