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4章 我為什麼要穿衣服(1 / 1)

“情景再現”

麼麼寶寶剛兩歲半她屬於性格比較倔的那種。春節前,跟著爺爺奶奶回老家呆了兩個月,等爸爸媽媽再見到她時,發現她身上的毛病多了很多,比如,不讓洗臉,起床不讓穿衣服,不讓墊尿不濕,愛哭。經過這幾個月的調教,其他問題倒不是很嚴重,但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不喜歡穿衣服,你看爸爸媽媽用了這麼多非常,就知道問題是多麼嚴重了。不管是早晨起床還是晚上洗澡後,她都不要穿衣服,經常是光著屁股在房間裏到處竄。爸爸媽媽軟硬兼施都沒用,總不能讓她再退回原始社會吧,主要還是怕她著涼,最後隻得強製性給她穿衣服,這時候她就給你哇哇叫,還會流幾滴眼淚,並委屈地說:“為什麼叫我穿衣服呢?”

“常見的回答”

“快點,衣服必須穿上,否則你會著涼的。感冒了,到醫院給你紮針!”

“專家分析”

放輕鬆些!幾乎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曾經有過這種鬥爭。穿衣服是你的寶寶堅持她的獨立性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所以不要讓穿衣服成為你們之間的“戰爭”。催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什麼用,所以如果可能,還是盡量別把早上弄得急匆匆的。提前半個小時叫醒她,或者讓她在頭一天晚上幫你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這樣就減少了早上磨蹭和爭執的可能性。孩子們通常都喜歡去幼兒園,所以你或許可以試試告訴孩子,如果她再不快點穿衣服,上幼兒園就要遲到了,那樣就會錯過早飯或自由活動的時間。

不要讓寶寶看出來她的行為惹你生氣,要保持冷靜!然後隻給她兩個選擇:穿圓點褲子還是條紋裙子。因為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厭惡變化,所以幫孩子表達出她不願意換衣服或離開家的情緒也有幫助。

“消極的回答”

“不穿衣服就給你紮針!”

“每個人都穿著衣服呢,你也必須穿,快點!”

“合理的回答”

“我知道你不想脫掉睡衣,睡衣確實很舒服。這樣吧,你可以在我給你穿褲子的時候拿著你的書嗎?”(這樣先表示對她的同情,然後找點有趣的東西轉移她的注意力,就能把衣服穿好了。)

“舉一反三”

感同身受型-“其實媽媽小時候也不喜歡穿衣服。後來-”(這時候寶寶一般會表現出興趣,原來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啊,真有意思。後來當然是媽媽發現穿衣服的樂趣。)

童話故事型-“你看褲腿上的小兔子窩著身體已經一整個晚上了,我們一起來幫他伸展身體好嗎?”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穿好衣服就可以坐車去幼兒園囉!”

“溫馨提示”

你可以讓孩子自己來選擇今天要穿什麼衣服,讓孩子穿自己喜歡穿的衣服,孩子就有了自己穿衣服的興趣。不要因為孩子不會穿衣服或者孩子穿得不好,每次都需要你幫孩子重新穿一次,這樣就剝奪了孩子穿衣服的權利。孩子還小,穿得不好或不正確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己穿衣服的興趣,讓其學習穿衣服的技巧。另外我們有些具體建議,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一是問問孩子是不是很喜歡不穿衣服走來走去,如果是的話,現在天氣熱了,可以適當放寬界限,滿足一下孩子的願望。給其兩個選擇:一個是你們按著給其穿衣服,還有一個是可以不穿衣服玩10分鍾,這個過程不要批評孩子,讓其享受這個感覺。

二是遊戲-挑衣服。就是把衣服變成一個“稀有資源”,比如,一個家庭成員說很喜歡孩子的衣服,問孩子可以不可送給他穿,然後假裝要往身上穿,然後另一個人就鼓勵其趕緊搶回來。我以前用這個辦法比較有效。當然,這個也有個弊端,就是孩子如果當真的話,會引起孩子些許的焦慮。所以,最好讓孩子感覺到這隻是一個好玩的遊戲。

三是遊戲-求助。如果孩子不喜歡穿,然後你假裝代替孩子穿,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比如怎麼也穿不進去,然後問孩子能不能。孩子這時候一般都會顯出“英雄主義”氣概,給你一示範,孩子就穿進去了。

四是遊戲-藏貓咪。最好是兩個家庭成員配合,一個假裝找孩子的小胳膊,另一個拿著衣服讓孩子趕緊藏起來。然後再找孩子的腿,再拿褲子讓孩子藏起來。再找腳丫丫,然後拿襪子藏起來。這樣,孩子就在藏貓咪中“勝利”啦。總之,要讓孩子在好玩的體驗和遊戲的感覺中完成這件事情,這樣孩子就不抗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