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穗穗已經3周歲了,可是還不會用筷子,而且也不肯學。
原本躍躍欲試上中班的穗穗,聽媽媽講中班都要用筷子吃飯,今早告訴媽媽不要上中班了。他對媽媽說:“上中班,我還不會用筷子,怎麼辦呀?”
“常見的回答”
“不會用筷子就學嘛!”
“專家分析”
學習使用筷子可以使手的動作協調。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製手和麵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他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可以促進腦發育。
但是,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不及時訓練幼兒使用筷子,一直讓幼兒用湯匙直至上學,這種做法不太合理,幼兒應從2~3歲時就學習使用筷子,這樣一方麵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麵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此時家長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摸索。如果孩子不會使用筷子,也不必太著急。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讓其感受到使用筷子的樂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可以夾起一些小的食物,如小糖丸等。
“消極的回答”
“笨蛋,趕緊學會使用筷子。中班也必須去上。”
“不會就算了,你用湯匙吧。”
“合理的回答”
“中班的孩子也有用湯匙的,但是我覺得你一定會做得很棒的。今天晚餐我們玩一個兔子找胡蘿卜的遊戲吧。”(首先避免孩子產生焦慮情緒,耐心地幫助孩子學會使用,如果的確有問題,家長可以發明一些小遊戲,比如用筷子尋找胡蘿卜。讓孩子在快樂的遊戲中成長。)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你為什麼不上中班呢?”
學會溝通型-“寶貝兒,你說說看為什麼不想上中班呢?要媽媽怎麼幫助你呢?”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你學用湯匙學得很快的!用筷子也不會有困難,來,咱們先試試!媽媽用筷子,學了好久都不會,可是現在也會用了是不是呀!”
“溫馨提示”
筷子的選擇也有技巧。家長可以留意一下。初學用筷子的孩子以用毛竹筷為宜。一是四方形的筷子夾住東西後不容易滑掉,二是本色無毒。初學用筷子時,可先讓孩子夾一些較大的、容易夾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