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7章 我的書怎麼那麼亂(1 / 1)

“情景再現”

熊熊快5周歲了,可是自理能力差,書本、玩具經常不收拾,而且對學校的書本也不愛惜,經常撕書,玩具玩膩了就隨便扔,就算在外麵也一樣扔,過一段時間找不到就哭,還會喊叫:“我的書怎麼那麼亂?”

“常見的回答”

“誰叫你自己扔,該學會收拾自己的東西了。”

(家長幫他收拾好後)“下次記住要自己收拾了啊。否則,我可不幫你。”

“專家分析”

熊熊5歲了還不會收拾玩具,還哭鬧,這應該是家長教育不到位的責任。

任何一個孩子都帶有很大的可塑性,對一個未知的環境,給他或她一個什麼樣的塑造,他或她就會成為一個適應這個環境的人(無一人例外);“得寸進尺”可是孩子們的拿手好戲,所以,作為這個環境的塑造者,不能給任何一個孩子錯誤式的“得寸進尺”的機會;要讓他們按著家長定的方圓進行塑造,這樣才能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熊熊無疑學會了得寸進尺。因為他已經摸透了家長的心思、習慣,所以他才會有針對性地對待成人的不同做法,可見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對他們正確施教是最好的時機;否則這種錯誤的習慣已經養成,就難以糾正了。

“消極的回答”

“再不收拾我就揍你。”

“好吧,我幫你收拾。真煩人。”

“你要是收拾好,我就給你糖果吃。”

“合理的回答”

“孩子,收拾東西是你自己的事情。別讓你最親愛的娃娃熊在外麵凍著了,過一段時間我會再提醒你的。”

“舉一反三”

堅定改過型-“你需要自己收拾,孩子!”(讓孩子體會失去一兩個玩具的傷心,家長堅持不代勞,容得下房間暫時淩亂,適時提醒孩子。)

溫情傳遞型-“孩子,我愛你!但是不收拾玩具是不對的。你需要自己收拾好。加油。”

合理分工型-抱著孩子說:“寶貝兒,你需要幫助嗎?需要媽媽做什麼呢?好,我們一起動手,開始囉!”(完成後要孩子表示感謝。)

“溫馨提示”

大多數家長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急躁,沒有耐心。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幫助孩子讓孩子物品歸位(隻是幫助,要孩子自己去做),即使房間一兩天淩亂也沒有關係,可偶爾提醒孩子一下。如果孩子實在粗心,可以讓其切身體會一下失去心愛玩具的情緒。不要擔心,這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