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0章 我的手帕髒了怎麼辦(1 / 1)

“情景再現”

愛幹淨的小白,總是隨身攜帶幹淨的手帕。其手帕每天都是媽媽幫她洗得幹淨的。小白總是開心地聞著手帕清香的味道。可是最近媽媽出差了,要一周之後才回來。

平時無暇照顧小白的爸爸正好有了年假。可以全程來照顧小白一個禮拜。

第一天就遇到問題了。小白的手帕髒了,問爸爸:“我的手帕髒了怎麼辦?”爸爸認為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況且洗手帕是小白可以做到的事情。小白早就習慣了媽媽準備好的幹淨手帕。於是父女倆產生了第一個矛盾。

“常見的回答”

“我可沒工夫給你洗,自己做吧。”

“專家分析”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幼兒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無害的,生活習慣好,就有益於身心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良好;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成績,教育是習慣的培養,如果我們教育的後果隻是學習了知識,而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幼兒的可塑性很好,故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小白這個習慣可不好。但是也是長期形成的意識:總會有幹淨手帕自動放到手裏來。改過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爸爸還需要幫助孩子耐心改變這個意識,教孩子學會洗手帕的方法,同時等媽媽回來後要達成一致。家長的想法必須統一。

“消極的回答”

“真沒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會自己做。”

“不洗好手帕,我就不準你吃晚飯。”

“合理的回答”

“手帕髒了怎麼辦,好吧,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助孩子思考,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教給孩子洗手帕的方法。過程是麻煩一點,但是值得花這個時間。)

“舉一反三”

解決問題型-“怎麼辦呢?爸爸也不知道,我們可以給媽媽打個電話,問問媽媽怎麼辦。”

溫情激勵型-“洗手帕,我在小時候就學會了。來,讓爸爸來教你一個洗手帕的秘密,一定要保密哦,等媽媽回來她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手帕上的小白兔太髒了,它都哭了,我們來幫助它吧!”

“溫馨提示”

“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我們要從小就把繩索纏好,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但是一旦形成,孩子將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