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3章 媽媽,我怕黑,怎麼辦(1 / 1)

“情景再現”

巍巍現在4歲了,這段時間總是怕黑,他晚上睡覺非要把燈開著睡,還把媽媽抱得緊緊的,媽媽跟他解釋說天黑是自然現象,他還是怕。

有一天晚上等巍巍睡著後,媽媽和爸爸有點事出去了一個小時,結果回來時,巍巍不知怎麼回事已經醒了,而且坐在床上哭得很傷心,好像也嚇壞了,喊著:“媽媽,我怕黑,怎麼辦?”再過兩年,他就該上小學了,媽媽擔心極了:總不能老是怕黑吧,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呢?

“常見的回答”

“天黑是自然現象,有媽媽在身邊呢,不用怕。”

“專家分析”

怕黑暗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輕度怕黑暗是正常的,但如過分怕黑暗,甚至懼怕黑夜,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孩子怕黑天不是天生的,基本發生在3歲以後,是孩子開始初步接觸社會並漸漸懂事後才出現的。

孩子怕黑暗,有的是人為因素,包括影視和成人嚇唬,也有的是因幼兒膽小、嬌氣和孤獨造成的,大多數是對自然認識開始有了,但是很模糊,孩子的想象能力很強,就會產生幻覺。由此可見,外界的環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怕黑暗心理的主要因素。如何清除孩子怕黑暗的心理呢?

一是要有選擇地引導孩子觀看影視作品。有條件的家長最好陪孩子觀看影視節目,對其中的恐怖鏡頭要給予正確的解釋,及時地進行引導。

二是成人不要用一些不相幹的事物嚇唬孩子。有的家長為了製止孩子哭鬧,經常用“黑房間裏的老鼠專咬不聽話的孩子”、“再哭就把你關到黑房子裏”等嚇唬孩子。這樣,黑房子、老鼠、壁虎、小蟲等就成了可怕的東西。由於怕黑,孩子對與黑暗有聯係的事物避而遠之,更不用說去觀察、接觸和探求了。因此,嚇唬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取的。

三是幫助孩子認識黑暗的真相,千萬不要回避。在孩子麵前,家長應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孩子進入房間害怕時,家長可先打開燈進去,在孩子麵前對房子搜尋一番,告訴孩子房間在夜晚是和白天一樣安全的。平時,應告訴孩子黑暗並不可怕,黑暗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看不清外界。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愛撫和關心,要創造條件有意識地鍛煉孩子,培養孩子的信心,增強其安全感。有些圖書會專門講孩子怕黑的故事,把黑暗的真實情況告訴孩子,幫助孩子和父母正確認識和正確引導。

“消極的回答”

“這真用,有我們在身邊還怕。”

“男子漢,不用怕。”

“合理的回答”

“媽媽小時候也怕黑,後來發現黑暗的地方和白天沒什麼兩樣,隻是我們到晚上看不見而已。嗬,我還發現黑暗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呢。比如貓頭鷹總愛在晚上出來玩。”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你為什麼哭呢?告訴媽媽為什麼好嗎?”

快樂允諾型-“寶貝兒,晚上爸爸媽媽不會離開你了。上回把你一個人留在家裏,對不起。以後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溫情傳遞型-抱著孩子說:“寶貝兒,爸爸媽媽在身邊,我們會保護你的!”

“溫馨提示”

黑暗,即使是家長也會害怕。孩子的眼睛沒有家長見識多廣,應允許他們慢慢去認識這個世界。家長所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正確的引導者,不要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