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顆顆去社區醫療站注射疫苗。一到醫院他就哭,哭得整幢醫院驚天動地,醫院裏本來安安靜靜等著打針的小弟弟小妹妹全被他引哭了。他一邊哭還一邊嚷:“我沒有不乖,為什麼要打針?我不要打啦,我不要打啦!”外婆告訴顆顆,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也要打,要向小弟弟小妹妹們學習,不許哭,他一邊哭一邊說:“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也沒有不乖呀,為什麼要打針?”
想到自己以前隨口就說:你要是不乖,就給你打針。外婆也不知道如何勸顆顆。
“常見的回答”
“寶寶真乖,一會就好了,打完針給你買氣球。”
“專家分析”
孩子對醫院的恐懼一方麵來自於打針引起的疼痛,或者苦苦的藥片;另一方麵來自於家長不負責任的嚇唬,以及比孩子還緊張的緊張。相對來說,後者的影響更大一些,也就是家長的教育不當以及不負責任。
有的家長經常用不聽話就給你打針的話來嚇唬孩子,從而強化了孩子對去醫院以及打針吃藥的恐懼。
另外,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哭鬧就緊張的要命,看到針尖紮到孩子的小胳膊上,心疼極了。於是就急忙買很多玩具塞過來。醫生告訴我們,打針是有點疼,但是都是極其輕微的,孩子哭鬧是心裏害怕,其實家長不必過分緊張,適當讓孩子哭一會兒,讓其自己平息。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急著安慰,大家手忙腳亂的買東西,這樣製造的緊張氣氛,讓旁人看到都覺得害怕。
“消極的回答”
“再哭我就揍你。”
“哦,不哭,醫生真壞,罵他!”
“合理的回答”
“打針就像蚊子咬一下,有點疼,但是你看它把我們身體裏的壞蛋打敗了,病就會很快好起來。”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打預防針和輸液是不一樣的,你發現了嗎?”
探究知識型-“打針可以幫我們快點好起來,你知道為什麼嗎?”
吸引注意型-“寶貝兒,你知道故事裏那個生病的小熊吧!它是不是一下子就打好針了呢!我們來看叔叔的電腦,哦,上麵還有很多表格呢!”
“溫馨提示”
在打針這件事情上,家長別緊張是關鍵。學會冷靜地表達對孩子的愛,把家長的擔心和心疼藏到心裏麵,冷靜地幫助孩子認識病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