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長和老師的作用之外,青少年自己也應該積極地采取措施來改變自己的狀況。因為主觀上如果對一件事情重視起來,不斷地提醒自己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家長老師的作用也隻能是外因而已。
因此,青少年在學習上要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習目標,積極去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在狀態不佳的時候要積極行動,做一些積極有益的事情來扭轉自己的狀態。比如,自己一人學習的時候困倦了,要決定自己究竟是睡上一小會兒還是去洗把臉。而不能聽之任之,一味地困倦昏沉下去。
調節自己的方法很多,這裏隻簡單介紹幾種,希望對青少年能有所幫助。各位同學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培養自己注意力的可靠途徑就是訓練自己能在各式各樣的環境條件下都專心學習或工作。一旦確定了要幹的事,你就有計劃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去幹好要幹的事,不受其他刺激的影響和幹擾。據說毛澤東主席青少年時為了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華鬧市去讀書,而且能不受周圍的影響。堅持無論讀書學習,還是幹事情,都把它們當做鍛煉注意力的機會和場合,經常訓練就會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習慣。
總而言之,我們的注意力需要我們自身積極去改善,別人能做的不過是在外在環境上加以幫助,或者幫助分擔一些心理負擔,而真正解決問題要靠青少年自己。哲學上常說,內因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隻有自己時時刻刻提醒注意,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我們的注意力。
蘇聯心理學家普拉托諾夫說“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注意力很強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無論幹什麼事,都不能漫不經心!”
這裏我們介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即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在課堂上控製自己,在發現自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及時提醒自己要好好聽講。另一方麵,要想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關鍵。因為,心情不好的話,我們就沒有精神,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而且,在學習的時候就會老想著讓自己煩心的事情,不由自主地走神。此外,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有一些食物對注意力有幫助,我們多吃一些這樣的食物就會對自身有幫助。或者我們一些注意力的訓練方法,青少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地采用這些方法來訓練自己的注意力。當然這些方法隻是拋磚引玉的作用,青少年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這些方法,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第一節 明確學習目標
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跟我們的注意力需要指向一定目標一樣,學習也需要目標,從而為我們的注意確定明確的目標。
目標明確的好處是,注意力是為設定的目標服務的,目標越明確,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力就越能集中和持久。當我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要自覺提高自己注意力和專心能力的目標時,就會發現,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這種能力有了迅速的發展和變化。比如,你今天如果對自己有這個要求,我要在高度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將這一講的內容基本上一次都記憶下來。當你有了這樣一個訓練目標時,你的注意力本身就會高度集中,你就會排除幹擾。
對於學校的孩子來說,他們也經常犯目標錯誤。想學的科目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似乎想要做的目標很明確,但什麼都想做的人,卻不明確自己目前做什麼,不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做什麼,結果一堂課,翻翻數學課本,又看看語文課本,又覺得英語課文沒背。每個學科都有一大堆事要做,自己時間又有限,心情焦急,不知做什麼好,一節課常常不知不覺溜走了。
有的孩子上自習時,先花費很多時間用於學習準備工作,如削鉛筆,準備好幾種筆,準備好幾種漂亮的日記本、筆記本,擺弄有十來個彈簧開關的文具盒,待這些都擺弄一通之後,已沒有多少時間看書了。
其實這樣的孩子,缺乏的不是動力,而是學習的策略、注意力分配的策略。最要緊的是縮小學習範圍,要集中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因此,作為一個中孩子,一定要學會科學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在開始做事的時候就要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不要給自己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麵去的機會。
首先,不論學習或做事,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因為你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要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相應就會努力很多。如果目標模糊不明確,就會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具體行動,或者無的放矢。所以目標必須定得恰到好處,跳一跳夠得著。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容易泄氣,總想著認為反正完成不了,就會馬上放棄。如果目標定得太低,就沒有動力。
其次,隻有注意力分配得合理,同學們才能在宏觀上把握自己,在各方麵均衡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優點和特長。
具體地說,第一,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了目標和觀點,才能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對於學習來說,首先應學好中學的各門課程,這是全麵發展的基礎。第二,在全麵發展的基礎上,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特長,重點發展某一方麵的才能,對某一學科有所側重。第三,其實細分到一堂課,一個聽課環節,也存在著學習重點的問題。例如,課上聽講,要抓住重點,一邊跟上老師的思路,一邊記好筆記,還要積極思考和發現新的問題,這幾個方麵都要兼顧。
最後,要集中注意力,一節自習課前,就要想一想諸多學科,自己能做的是哪一科,科目確定了,再明確章節,再進一步確定做哪幾道習題。一上課立即開始做具體練習題,這樣別的學科的幹擾,就擠到一邊上去了。
另外,學習做事時,隻要不影響學習,所用的工具越簡單,越能集中注意力。
總而言之,我們要在學習訓練中能夠全麵發展進步。要有一個目標,就是從現在開始我比過去善於集中注意力。不論做任何事情,一旦進入,能夠迅速地不受幹擾。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今天如果對自己有這個要求,我要在高度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將這一講的內容基本上一次都記憶下來。當你有了這樣一個訓練目標時,你的注意力本身就會高度集中,你就會排除幹擾。
第二節 課堂培養注意力
課堂聽老師授課是孩子學校學習的基本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它不僅占去了孩子大部分的時間,而且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動力和成就感。如能重視課堂學習,注意聽講,那麼不僅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大幅提高,而且還能發展孩子的認識能力。聽課需要注意力的配合,而聽課本身也有益於注意力的提高。
搞好課堂學習和提高注意力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對上課聽講提高認識。具體到每一節課,也要明白、認識到這堂課的重要,比如,要學什麼東西,在整個知識結構中充當什麼樣的作用。多想這些重要性,並事先預習,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對課堂的興趣和注意。
2.要認識到聽老師講課的重要性,有的孩子總認為聽老師講課不如自己自學。實際上,一般說來教師都具有比孩子豐富得多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而且老師掌握的知識比較係統和全麵。有經驗的教師還能教給孩子怎樣去學習知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要正確對待老師的講課。作為孩子,要常提醒自己,要聽好老師的講課,向老師學習。除此之外,還要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
3.要想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孩子還應該有意追蹤課堂內容和老師的思維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如果在聽講的時候隻是被動地聽,而不去積極思考,那麼老師的聲音慢慢就會脫離孩子的思想,使孩子慢慢進入昏昏沉沉的混沌狀態。老師的聲音就變成了催眠曲,如此聽講,就如同一個漏網,老師的聲音倒是一點不落地都進去了,可是又通過漏洞一點不落地溜走了,什麼也沒有留下。所以上課專心聽講,一邊聽講,一邊跟隨著老師很快地思考,力求在課堂上弄懂一切,如果不能弄懂,那也要及時地跟上老師的思路,不可在一個細節上過久地糾纏不清,以至於錯過了老師後麵講述的內容。疑點的解決主要靠課後的複習或向老師同學去請教。
4.課堂上要善於分配注意力,要及時地對重點難點問題做筆記。這樣一來,課堂的任務就重了很多。在看和聽的同時,怎樣思考,怎樣及時記筆記,這就需要對有限的注意力做合理的分配。否則稍不注意就會顧此失彼。現實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上課很認真,筆記也一絲不苟,整整齊齊,寫得不整齊了還要返工重新寫。然而成績卻很不怎麼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有些同學隻顧一字不漏地記老師講的內容,但沒有工夫思考;有些同學隻顧聽,但是從來不做思考,結果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也有的隻顧著想,結果忘了老師後麵講的內容,要麼就是忘了記筆記。凡此種種,其結果都會影響上課的效果。
所以有經驗的同學善於轉移和分配注意力,這樣的孩子聽講時一邊努力聽講,一邊還要快速地想想,當聽到重點的內容或老師在補充書上沒有的內容的時候就簡明扼要地記一下。這樣聽講,聽也聽好了,該記的也記上了,而且老師講的內容不是很重要時還能稍微休息一下,這樣上課又輕鬆又有好結果。何樂而不為呢?最終的結果是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果,還培養了良好的注意力轉移和合理分配能力。
總而言之,在學校學習中,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搞好課堂學習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孩子對學習和自身能力的信心,而且通過課堂學習訓練也能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從而促進注意力的發展。
除了上課之外,更重要的還有自習課。有的孩子能夠在自習課上把一切事情都處理完畢,下了課輕輕鬆鬆出去玩,而有的卻無法完成自習的任務。除了聽老師講課可以鍛煉注意力之外,在課堂上或者自習課上,孩子還可以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研究和實踐都告訴我們,注意力集中與否,直接影響著讀書的效果。要理解書的內容,要把握書的脈絡,就必須集中注意力,否則就會顧此失彼。在閱讀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記憶的前提條件。那種隨意亂翻,心不在焉的讀書是沒有什麼收獲的。
閱讀教材或有關參考資料,精讀其他書籍時,要想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集中注意力,而且把讀書與訓練注意力結合起來。許多著名的學者都很注意這方麵的自我訓練。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一位大學問家。他曾經告誡他的孩子,如果想要學會讀書,就要讀書讀到能將書平麵的字句浮凸出來為止,這話讓他的孩子大惑不解。若幹年以後,他的一個孩子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說他的意思是指在讀書過程中要對閱讀材料有選擇性地給予不同程度的注意,注意力時起時伏。那些不重要的字句遊覽一下就放過去了,所以就是凹陷的,而對那些重要的關鍵的字句,則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好像這些字句是有別於其他字句浮凸在書麵上似的。這種對不同內容分配不同注意力的做法就是大師所說的浮凸。
這種有重點、有目標的讀書方法很有效。因為它能提綱挈領地馬上使人掌握某一篇文章的重點和關鍵。掌握這個讀書法的一個技巧,就是訓練對那些關鍵詞句的集中注意力。事先確定一個閱讀範圍,閱讀時,隻對最重要和最關鍵的部分給予最集中的注意,天長日久,每讀一遍文章時,你就會發現書上的重要地方真的會很明顯地在讀書的過程中凸顯。
注意力是影響學習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節 心情愉快是關鍵
有很多老師講,他們接觸到的很多同學,這些同學在跟老師反映自己的學習情況的時候,總是提到一個字:累。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學習的痛苦好像在增加,對於學習的快樂被強調得不夠。這種累讓人身心俱疲。老師家長看著都心酸。問題是,學習真的有這麼累嗎?
任何事物都有苦和樂兩個方麵,雖然說從古至今,教育上一直都講究要刻苦學習。中國的孩子基本上從小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從小就知道,蘇秦為了苦學頭懸梁錐刺股,用身體的自我迫害的手段來學習。頭懸在梁上啊,他困頓的時候,腦袋不至於低下來。但是這樣就真的好嗎?學習有效果嗎?一個人疲倦到那個程度了,眼睛都睜不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麼了,還死熬著,堅持著,有用處沒有?為什麼不先睡上一覺,等自己精力充沛了再去學習?
西方的先驗主義也強調個人的意誌,比如餓的時候要堅持住,用自己的意誌克服身體上的不適。這樣,究竟有多大的必要?就算你意誌很堅定,很能控製自己,又怎麼樣?困的時候不睡,餓的時候不吃,睡完覺、吃完飯之後不用再自己跟自己鬥爭了,舒舒服服地學習做事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自己折磨自己?而且我們國家的教育曆來好像是崇尚折磨教育的,隻有受折磨了才算是好孩子。這一切,都應該改變。
學習中為什麼要追求快樂?心情愉快有利於注意力集中。心情舒暢或聯想愉快的事情能幫助注意力的集中。有些學生一想到學習的結果能考取理想的大學、能獲得博士學位、能戴上博士帽,心情充滿愉快,注意力就能集中。學習中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出去遊玩的時候,雖然爬坡涉水很辛苦,但一想到它是一次難得的有意義的活動,也就不覺得苦了。所以我們在學習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時候,要像注意力專家說的那樣“隻要我們把注意力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麼注意力增強的速度還會不快嗎?”
心理愉快,情緒穩定,使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的心理狀態,能夠集中精力,指向學習目標。心情差的時候,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因為你本來要學習的,可是全神貫注在一件令人鬱悶痛苦的事情上,你就不可能投入到學習中去。愉快可以讓人做事的時候毫無牽掛,集中注意力,而沮喪則相反。
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之前,要先把自己的心神安定下來。有人說“隻要能靜下心來,就等於集中了一半的精力。”那麼如何才能使心安靜下來,安心地學習工作呢?
一、善於排除內心的幹擾。這裏所說的不是外部環境的幹擾,而是內心的幹擾。把自己的煩心事盡可能排除出大腦。
二、我們可以采取深呼吸法。具體做法是坐好,輕輕閉上眼睛,慢慢地呼氣,吐氣的速度越慢越好,然後慢慢地吸氣。如此重複,你的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就能把與學習無關的雜念趕出腦海,幹擾一旦被排除,你就能全神貫注地去學習了。
三、報酬原理。什麼是報酬原理呢?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感覺疲勞的時候,往往會有“想聽一會音樂”、“想看一會球賽”、“想打一個電話”等欲望或誘惑。這些顯然都起著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傳統的做法可能是,運用意誌來克服自己的這種想法。古板的教育者可能會說,不能由著自己來,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聽音樂就偏不聽,以後自己就沒有這種毛病了。
但是現代的理念就完全不同。有些同學幹脆不去排除這種欲望,反倒利用這種欲望來增強自己的注意力。他們給自己預定,如果寫完了日記,就可以讓自己“聽一會音樂”。如果算完了10道數學題,就可以“看一會球賽”。如果在一小時內做完一套化學競賽題,就可以“打一個電話”。
把這些影響注意力的因素,巧妙地利用,使其成為高效學習的欲望,按時完成任務則可以滿足這些欲望,獲得報酬。否則,不準做任何事情,不給任何報酬。訂了這些短時間計劃,便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