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青少年自主提升注意力(3 / 3)

2.圈數訓練法。圈數字訓練,是指從一組數字中用圓圈圈起某一指定數字,通過由淺入深的多次練習,借以提高注意力。

其中一種可以是這個樣子的,比如,家長精心設計一組數字,在這幾十個數字中,設置幾組連續的數字。然後隨意雜亂排列,再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從這裏麵找出一組比如三個或者四個連續的數字出來,如果能在30秒之內找出來就說明注意力不錯,等等。

3.靜視法。在房間裏或屋外找一樣東西,比如表、自來水筆、台燈、一張椅子或一棵花草,保持一定距離,平視前方,自然眨眼,集中注意力注視這一件物體。保持1~15分鍾,在默數的同時,要專心致誌地仔細觀察。閉上眼睛,努力在腦海中勾勒出該物體的形象,應盡可能地加以詳細描述,最好用文字將其特征描述出來。然後重複細看一遍,如果有錯,加以補充。

孩子在訓練熟練後,家長可以逐漸轉到更複雜的物體上,讓孩子觀察周圍事物的特征,然後閉眼回想。重複幾次,直到每個細節都看到。可以觀察街上人們穿的衣服的顏色、植物的形狀、人們的姿勢和動作、天空陰雲的形狀和顏色等。觀察的要點是,不斷改變目光的焦點,盡可能多地記住完整物體不同部分的特征,記得越多越好。完了之後可以找一支筆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然後對照實物,校正實物與心靈印象上的不同,然後再閉再睜,直到完全相同為止。

在上述訓練做完之後,可以讓孩子再去觀察名畫,可以是模仿,也可以是用文字表述細節。必須把自己的描述與原物加以對照,力求做到描寫細微、精致。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觀察力、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記憶力和創造力。因為在孩子製作新的心中形象的過程中,他就吸收使用了大量清晰的視覺信息,並且把它儲藏在自己的大腦中。

4.行視——邊走邊看以中等速度穿過房間、教室、辦公室,或者繞著房間走一圈,迅速留意盡可能多的物體。回想,讓孩子把所看到的盡可能詳細地說出來,最好寫出來,然後對照補充。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這樣的訓練,讓眼睛像閃電一樣看。這件事其實需要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起一個督察的作用。可以在眨眼的工夫,即1~4秒之間,去看眼前的物品,然後回想其種類和位置;看馬路上疾駛的汽車牌號,然後回想其字母、號碼;迅速瞥見一張陌生的麵孔,然後閉目回想其特征;看一眼路邊的樹、樓,然後回想有多少棵樹,樓房有多少層。所謂“心明眼亮”,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鍛煉視覺的靈敏度,鍛煉視覺和大腦在瞬間強烈的注意力,提高瞬時記憶力,而且可以使孩子從內到外更加聰慧。

5.拋視法——武俠上有一招叫天女散花,這裏天女散花也可以用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這種做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取十幾塊或者幾十塊各種顏色的珠子。可以是積木、玻璃珠、卡片等。將它們完全混合在一起,放在盆裏。用兩手迅速抓起兩把,然後在另一個大盆裏放手,當它們全部落下後,迅速看一眼這些落下的物體,然後轉過身不再看,憑著記憶將每種顏色的珠子的數目寫下來。然後再去數一下驗證自己的記憶是否正確。重複這一練習10天。

6.這種做法是,到喧鬧的街頭去,在嘈雜的街頭努力去捕捉其中的一種聲音,全神貫注去跟蹤這種聲音,然後天長日久,慢慢地自己的注意力就會越來越在一種事物上集中。毛澤東就曾經做過這樣的嚐試。進行這種訓練,大腦會自動排除那些你不想聽到的噪聲,這是一種能使腦子冷靜下來的訓練。

訓練孩子良好的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孩子在學校裏的學習主要就是通過聽力來完成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描述所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孩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7.如果孩子常常被焦慮或者白日夢打斷,試試引導孩子專門設定一個時間用來發愁和作夢。研究表明,如果專門用一段時間來發呆,發呆的時間會在四周內減少35%。這種方法自主性較強,一般適用於稍大些的孩子。

所有的這些訓練方法,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或者在家長的協助下去做,隻要能堅持訓練,那麼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第八節 凝視法

記得曾經有一位獲得較大成就的科學家說,他讀書之前,或在思考問題時,喜歡雙眼盯著窗外的鬆樹枝,目不轉睛地望著,望著,盯著,盯著,意識就漸漸模糊,全神貫注在自己要思考的問題上麵了。這樣做總能讓自己很快地就精神集中起來,不自覺進入了學習的遐想。這種方法稱之為凝視法,對讀書或思考問題很有幫助。

再詳細一點,什麼是凝視法呢?把眼神聚焦一點,看小東西或者遠方,盯著某一個東西不動,稱之為“凝視法”。隨著凝視,意識會逐漸縮小到狹窄的範圍內,使精神凝聚和高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根特先生在讀書時就經常使用凝視法。根據根特先生的說法,他的做法是,讀書前,或者在書房裏深思冥想問題時,他必定是透過窗戶凝視著遠方屋頂上的一個隨風擺動的風向標箭頭,他一邊盯著風向標的轉動,一邊下意識地沉浸於深深的思考之中。根特先生曾說這種方法大大幫助了他,哲學中的許多理論就是這樣思考出來的。

其實這種方法沒什麼奇特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有這樣的體會。當兩眼凝視著某一點時,一邊對著視點出神,一邊思考著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思考已讀過的內容,好像無形之中,注意力就集中在一起,促進了思考的深度。

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這些名家那樣,首先,從身邊的小東西挑選一樣,如鋼筆或橡皮等,一旦覺得厭煩時,馬上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回想剛才見過的東西,並且要從各個方麵去描寫。結束以後,變換另一種。這種方法可隨時隨地訓練。

除了這些之外,還可以更簡單地進行操作。當你一坐在書桌前,就習慣地把麵前某一件東西作為注意的靶子,例如,屋外的天線、樹枝、電線杆,或書桌上的台燈開關、鉛筆、台筆、自己的手指等。然後用雙眼凝視著它,並經常做這種練習,定會有好的作用。

還有一種方法是凝視鼻尖法。在舒適的椅子上以放鬆的姿態坐定。脊柱挺直,兩眼球聚焦於鼻尖。剛開始可能看自己的鼻尖看得比較清楚,後來你就會發現意識漸漸模糊,進入一種深思的氛圍中了。其實,就算無法進入深層思考中,這種方法,也能使自己保持一定的姿勢不動,使自己全神貫注於一件事物上,對注意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比較有好處的。這種方法,如果短時間練習的話,可以采取內懸息(吸氣不呼)或外懸息(呼氣不吸)的方式;如果時間較長,則應采取自然呼吸。

還有一種是練習氣功者用的凝視法,對於注意力的培養也很有好處。

1.首先找一張視力測試表。

2.然後,坐好,調整一下呼吸,盡量讓自已的心靜下來,保持最佳的放鬆狀態。

3.一開始凝視最上麵的符號,注意放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暗示自己符號變大了,且清晰入目。

4.凝視這些符號,呼吸要盡量放鬆,盡量把不眨眼睛的時間延長。當然不要累了眼睛,感覺到累的時候就停止,總之,一切要隨意。

5.練到眼睛能很長時間一眨不眨地凝視這個符號時,就換小一些的繼續訓練。

第九節 冥想法

有一位老師說,在教書的時候,總會碰到孩子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快期末考試了,總會有孩子過來問“這些天,我明知學習任務緊,複習量大,時間也不多了,可就是靜不下心來,注意力沒辦法集中,一開始看書就走神,以至於複習效率很低,怎麼辦呢?”

實際上,相信很多讀書過來的家長、學校裏的老師都有這種體會,臨近各種考試,尤其是稍微重要的一些考試之前,孩子心浮氣躁、精神渙散,難以集中注意力複習,這可以說是一種常見現象。你隻要去即將參加高考的教室裏去看一看就知道了。高考重要,每個孩子都知道,時間也所剩無幾,可以說是火燒到眉毛了,可是這個時候偏偏是注意力最無法集中的時候,教室裏一片混亂,大家麵帶焦急卻很少有人全神貫注地在看書。

心態浮躁渙散,若不及時收攏,常常愈演愈烈,形成心理習慣,弄得人心煩意亂,就更不好收拾了。

怎麼辦?最好在浮躁之初就控製住它,怎麼控製?冥想是一種好辦法。經常冥想靜坐能減輕生活的壓力,增強身體抵禦疾病的能力,緩解精神緊張,並對呼吸道、頭痛、胃痛、神經係統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靜坐冥想我們在小說中和電視上經常見到,和尚們的坐禪,也是這樣的一種方法。久坐之下,全神貫注於自己的思想,排除掉了一切其他的事物。這不難學會,既不需要像和尚那樣念念有詞,也用不著手持念珠等,更用不著守丹田或者打蓮花坐。隻需要閉目靜坐,或長時間凝視某種東西而陷入思索中。這都是冥想法。

因此,青少年在學習累了的時候,或是臨考前,或遇到不順心的事而心情煩躁的時候,不妨嚐試一下這種方法。找一個舒服的位置坐好,全身放鬆,微閉雙目,冥想以一種能讓自己安靜的事物為對象,靜靜地陷入沉思。從沉思中醒來,你必然會發現自己原來為之煩惱的事情已經不見蹤影。

另外,在冥思的時候也可以試著把周圍的聲音和冥想結合起來。如感受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脈搏,或者仔細聆聽鍾表嘀答嘀答的聲音。你還可以一邊感受,一邊把自己的脈搏次數記下來,到了一定時間,睜開雙眼,你會覺得心情異常平靜,注意力特集中。

這樣冥想一次兩三分鍾,久練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控製精神渙散的能力越來越強。自我調適能力也變強了。經常這樣訓練,形成習慣,注意力會越來越好。

放鬆冥想的要領。

(1)放鬆冥想的過程中,必須拋開一切事務,集中精神,然後利用想象力來放鬆自己。

(2)冥想一般是連續10分鍾至兩三個小時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確,什麼也不想,隻關注呼吸的運動,有研究證明可以雙手合十,這樣可以幫助自己去除雜念。冥想時要學會用肚腹呼吸,吸氣時腹部脹起,呼氣時腹部收縮。

(3)冥想時最好穿著鬆軟的衫褲,因為任何緊束的服飾都會令你在冥想時感到不舒服。靜坐時,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鬆。

(4)開始時最好每天練習10分鍾至一小時,不過專家說,即使隻練習幾分鍾也有好處。

其實,冥想和瑜伽類似,都是通過靜坐的方式來清除雜念,梳理思緒,從而達到身心祥和之境。

第十節 口中嚼嚼狀態佳

咀嚼口香糖可以防止蛀牙以及保持口氣清新。可你是否知道,嚼口香糖還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國外一項最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青少年智力成長的基本因素,但我國青少年的注意力狀況卻不容樂觀。不久前發布的《中國青少年注意力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孩子中有一半多的自認為自己上課能夠集中注意力,而僅僅有40%的認為自己上課的時候能堅持集中注意力30分鍾以上;然後在全部受訪孩子中認為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超過九成。這些孩子都期待著注意力方法的指導。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教授認為,提高注意力,除了傳統上學者專家所說的明確動機、互動學習、改善環境、適度運動之外,要想在極短時間內有效地做好一件特定的事情,還可以考慮提高注意力的另一種有益嚐試——咀嚼。研究表明,咀嚼可增加輸往腦部的血流量,從而增加腦部血紅細胞的載氧量,保持大腦神經細胞的活動。對此,梅教授這樣解釋,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飲食比以往精細多了,因為飲食精細帶來的咀嚼不足問題漸漸突出。咀嚼口香糖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增加流往腦部的血流量,可以有效提高做事效率,包括提高注意力。

關於這一點,在美國,一些學校已經開始在考試前給孩子派發口香糖,以幫助孩子減輕壓力,提高學習和備考的注意力。

咀嚼真的可以提高注意力嗎?對此,北京大學心理學係一位教授證實了這一點。他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發現咀嚼口香糖增強了某些腦區的活動,腦成像顯示咀嚼的確能夠顯著提高這些腦區的血流量和供氧水平。在此基礎上,記憶和注意力均有所提高。經過分析之後學者普遍認為,咀嚼與記憶、注意等這些認知活動共同使用了腦內的一些重要區域(如丘腦、腦島等),也許正是它們相互關聯的神經基礎。

隨後,更進一步地,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於2007年組織了一項關於咀嚼口香糖和注意力的實驗,這項實驗隨即選取了230名大孩子進行測試。在實驗中,他按照有無嚼口香糖習慣和在實驗過程中是否嚼口香糖將他們分成四個小組:習慣實驗組(指那些有嚼口香糖習慣,在實驗中嚼口香糖的孩子),習慣控製組(指有嚼口香糖習慣,在實驗中不嚼口香糖的孩子),無習慣實驗組(指無嚼口香糖習慣,在實驗中嚼口香糖的孩子)和無習慣控製組(指無嚼口香糖習慣,在實驗中不嚼口香糖的孩子)。

分組之後他對他們分別進行兩項注意任務的測試。在計算機上針對連續出現的或者一些特定的字母按相應的鍵,最後用儀器測定這些人的反應時間。

在做完實驗之後,他對這些參與實驗者在實驗中作出正確反應及反應所用時間做了詳細的分析。作出正確反應越多,反應時間越短,表明注意力越集中。兩項實驗統計結果表明,在測試過程中有咀嚼口香糖的被試者在進行兩項注意力任務測試的時候,作出正確反應所用時間明顯短於沒有嚼口香糖的被試者,而有嚼口香糖習慣的被試者在實驗中作出正確反應的時間最短(反應最快,注意力最集中)。咀嚼口香糖對完成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務有積極影響;有嚼口香糖習慣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克服幹擾,出色地完成任務。

除了咀嚼口香糖之外,專家還發現吃零食也有一定的功效。“如果你正在趕著去參加一個冗長無聊的會議,那麼,喝一杯水或者吃一點蘋果、蛋糕之類的零食吧。”有專家如是說。“類似蘋果、蛋糕這樣的事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結構平衡,會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保持你的血糖水平,幫助集中注意力。”同時這位專家也指出,匆匆呷兩口濃縮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咖啡因會提高你的腎上腺素水平,刺激注意力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但是當心,過量的咖啡會產生神經過敏,從而減弱你的注意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注意力減退是由於壓力和生氣引起的,吃零食可能就沒那麼奏效了。

綜上所述,正在上學的青少年,如果想要自己幫助自己在備考時或者在考試時能夠保持更好的注意力,可以嚐試一下咀嚼這種省時省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