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驕傲與成功,父母要給男孩樹立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榜樣。人生總會有失敗和挫折,遇到了,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麵對、去解決。父母能給的隻是一句鼓勵和讚揚。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優勝劣汰是必然現象,男孩今後要走的都是不平坦的路,失敗與挫折在所難免。如果我們一味嗬護男孩,對他們過度保護,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過於一帆風順,會使他們心理變得過分脆弱,長大以後無疑難以承受環境帶來的各種壓力。一個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他就會拙於應付局麵,隨之而來的就是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會限製他的行動和努力,使他更容易遭受失敗和挫折,進一步的失效和挫折反過來又會加重他的消極情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可見,回避挫折反而更容易遭受挫折,遠離成功。
一位教育家曾說:“如果男孩的生命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麼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砥石’。”為了使男孩生命的“刀”更鋒利些,我們應教育男孩勇敢地麵對挫折的磨礪。
為了提高男孩的挫折容忍力,家長須做出如下努力:
1.正確的教育態度
往往看到一些父母當男孩跌倒、受挫時,便急於扶他起來或小題大做的疼惜,結果讓男孩認為跌倒、受傷是不可發生、難以接受、很糟糕的事;甚至有些媽媽因為男孩撞到桌子哭泣,便在男孩麵前拍打桌子以安撫其情緒,但是這無意間便讓男孩獲得了錯誤觀念:遇到困難就用攻擊、報複的方法。
所以,父母能否正確地處理,是影響男孩未來能否勇於麵對失敗或困難的非常關鍵性的問題,因此當男孩跌倒、受傷或受挫時,不要急於伸出援手,應讓男孩嚐試自己爬起來,而父母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位鼓勵者、一位陪伴者,適時給予男孩口頭或非口頭的鼓勵,有必要時可以協助男孩找出解決方法。
2.建立“失敗”的正確觀念
通過古今中外許多曆史人物或現代成功名人的例子,可以讓男孩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永遠的放棄自我。
通過這些偉人的事跡,也可讓男孩了解失敗背後的意義是不斷地茁壯,不斷地成長,就如愛迪生雖然一次又一次試驗失敗,但因他的不放棄,今日的我們才得以脫離黑暗,這要感謝永不懼怕失敗的偉人愛迪生。
3.創造挫折的機會
雖然我們不會讓男孩承受太大的壓力,但是我們可以給男孩提供承受挫折的機會,為男孩打下勇於麵對困難的預防針,提高他們受挫的免疫能力。
例如,家長可讓男孩負起某項事件的責任,從做事的過程,去考驗男孩的處事能力、人際關係的能力等。同時也讓男孩知道我們要抱持的態度是著重過程的付出甚於結果。
4.讓男孩知道自己有所依靠
從小為男孩建立可提供協助的資源網,讓男孩知道當遇到困難挫折時,自己是有所依靠的,哪怕是一句名言。在男孩遇到挫折時,適時地扶他一把,給予鼓勵,才能幫助男孩學會忍受暫時的焦慮與不安,加強對困境和壓力的容忍力,並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