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培養男孩遇挫後的恢複能力(1 / 1)

我們應該隨時隨地向男孩灌輸一些可能的概念,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可能有不理想的結局。這種對失敗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遇挫後超強的恢複能力,比任何知識和冠冕堂皇的學曆都來得重要。

上初中的小洋學習成績不見起色,開完家長會的爸爸心情自然不好。沒想到回到家裏,卻見兒子招來班裏的同學搞聚會。爸爸更是生氣,但還是忍下來了,覺得無論如何應該尊重男孩。等小洋的同學走了,爸爸就跟他談了家長會上老師著重指出的問題。可能情緒比較激動,爸爸的語氣稍微有些重。但沒想到小洋竟然一摔門揚長而去,並且一走就是3天。這期間,父母把他可能去的所有地方找了個遍,卻沒他的影子。3天後,小洋回來,但對於自己去哪了,閉口不談,還厲聲警告父母:“如果你們再對我不好,我還走!讓你們永遠都找不到我!”小洋的父母見到這副情景,心中苦澀,竟說不出一句話來。

小洋離家出走這種做法,看似叛逆韌性,其實更大一部分是由於他內心無法承受父母以及老師對他的否定,沒有勇氣承認失敗和挫折。

男孩遭遇失敗挫折,情緒低落時,父母切忌以憐憫的態度對待男孩。心痛地抱著男孩長籲短歎,或是從此把男孩嗬護得更緊,都是不可取的方法。正確的做法是讓男孩明白人人都會經曆失敗挫折,從失敗挫折中學習、吸取經驗教訓,從受挫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找出戰勝失敗和挫折的方法。

因此,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父母還需要注意挫折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那就是增強男孩受挫後的恢複能力。父母創造條件讓男孩經受挫折是挫折教育的一種方法,但是屢次的挫折也會讓他們失去自信,所以,父母還要引導男孩學會正確地麵對挫折,培養男孩受挫後的恢複能力和自信心。讓男孩在將來的生活中,獨自麵對挫折時,能夠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西方教育和心理專家公認:對待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的經曆中學來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跌倒了再爬起來,重新整理好自己,勇敢地去迎接挑戰,就能贏得屬於自己的輝煌。

對於成長中的男孩來說,困難和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沒有嚐過饑與渴的滋味,就永遠體會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滋味;沒有經曆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曆過苦難,就永遠感受不到什麼叫幸福。盡管每位父母都不想讓兒子去經曆苦難,希望他們的人生路上充滿笑臉和鮮花,但生活是無情的,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苦難,畏懼苦難的人將永遠不會有幸福。

當男孩麵對挫折時,家長要及時對男孩進行心理誘導,從尊重、關心男孩的角度出發,同情、理解男孩,用男孩的思想謹慎地接觸他們的心靈。另外,針對不同的挫折情況,可以適當教授男孩一些抗挫折的方法,讓男孩從挫折中站起來,自尊自信,自我解脫,去創造未來。比如,引導男孩合理釋放。發現男孩受挫後,家長要采用適當的形式,讓男孩宣泄受挫的苦悶心情,不要讓男孩把苦悶壓在心裏。家長也可以用交談或書信方式提醒男孩,向親人、老師、同學或朋友傾吐內心的壓抑之情,取得他們的理解和幫助,以緩解心理壓力。

另外,教男孩學習使用目標轉移法。男孩受挫後情緒往往不穩定,常常被挫折所困擾,或是急躁易怒,或是悶悶不樂。家長可以引導男孩轉移注意目標,消解他們的緊張心理。如陪兒子外出散步遊玩、一起聽聽音樂或談論他們愛好的足球、籃球明星等,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穩定男孩的情緒,抵消他們心中的煩惱,減輕消除男孩的挫敗感。

生活中的很多挫折都出現在不經意中,如學習環境的變遷、家庭的變故、好友的背叛等等,隻有在男孩沒有充分準備的狀態下進行的耐挫力培養,才是讓他們成功地經曆了“挫折教育”。明智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對男孩進行潛移默化的“挫折教育”,引導男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麵前不退縮,鼓勵男孩正確對待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