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敗乃兵家常事,可很多男孩偏偏不懂這個道理,爭強好勝,贏了就滿心歡喜,一旦輸了則大哭大鬧。麵對這樣輸不起的男孩,應該讓他知道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隻有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麵對輸贏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裏有這樣一句話:“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作為家長,讓男孩坦然麵對輸贏,正確地對待男孩的失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輸了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輸,就不是真的輸,而是“沒有贏”。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曉峰參加市裏的演講比賽,但沒能進入決賽。爸爸和媽媽一起去接他回家。一見麵,爸爸就問他:“你是輸了?還是沒有贏?”曉峰很不解地說:“爸爸,這不是一樣嗎?”爸爸沒有回答他的問題,隻是再次問道:“下星期在鄰市還有另一場演講比賽,你還打算參加嗎?”曉峰十分堅決地說:“當然要!”爸爸說:“那麼,你今天隻是沒有贏,而不是輸了!”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抱怨:“每次和男孩一起玩遊戲,隻要我贏了他,他就會很不開心,鬧著不算,還硬要重來……”“我家男孩不會交朋友,遊戲、比賽隻能他贏,不能輸,現在沒有男孩願意和他玩……”
1.家長要認識到,男孩“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男孩“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麼事情,小孩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可是因為男孩年齡小,各方麵都不成熟,他並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輸於人時,他就會表現出不滿,不高興。
一般而言,男孩“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些男孩麵對挫折、失敗,會采取回避,逃避困難。比如,媽媽批評小強學鋼琴不認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彈得好,聽到這話小強索性就放棄了,幹脆不彈了;另外一種,性格急躁的男孩一旦在遊戲中輸了,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以示宣泄。在幼兒園,老師們常會遇到因為搶不到“發言權”而委屈哭泣的男孩。
2.采取正確的原則引導男孩
雖然說好強是男孩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男孩的得失心過重,每一次輸贏都讓他耿耿於懷的話,這就會影響到他與人相處的能力。麵對“輸不起”的男孩,父母需要費點心思,幫助男孩排除這種心理障礙,讓他逐漸跨越輸贏的問題,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父母在引導男孩如何麵對輸贏時,有兩大原則需要注意,一是家長要端正心態;二是積極鼓勵男孩。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喜歡將男孩的成功當做自己的“門麵”。贏了,就誇男孩聰明、能幹;輸了,就指責和埋怨男孩笨。這種教育方式是最不可取的。這樣做,很容易讓男孩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麼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
作為男孩的啟蒙教師,父母在男孩個性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輸不起”的男孩,父母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男孩的失敗當男孩在學習和遊戲中受挫時,父母應該教育他克服沮喪和悲觀的思想,幫助男孩分析失敗的原因,建立積極的心態,對待暫時的受挫。
幼兒階段父母應該以盡可能地協助男孩體驗成功,建立自信為主。但是失敗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要讓男孩把它看做是另一種情感體驗。在男孩情緒低落時,父母要積極鼓勵,幫助男孩建立自信,積極麵對挫折。
3.采用得體的方法教育男孩
父母應該增強訓練男孩受挫折時的承受力。雖然要盡可能協助男孩成功,但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過分刻意地為男孩排除一些在正常環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當男孩遇挫時,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男孩自己麵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
父母應當讓男孩在集體活動中提高耐挫力。在集體遊戲中,男孩會經曆一些挫折和失敗。這些失敗的痛苦經曆,可以讓他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長處,發展他的內省智能。他一方麵要學會如何欣賞別人,和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合作;另一方麵,在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中,他能夠學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集體中的這些磨煉,有助於提高男孩的耐挫力。
讓男孩在遊戲中平衡輸贏心態。大人和男孩遊戲時不要經常故意輸給男孩。適當的時候,可以和男孩玩一些輸了也有獎勵的遊戲,通過這種辦法,平衡男孩輸不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