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讓男孩明白什麼是家庭責任感(1 / 1)

家庭作為最基礎的社會單位,是男孩成長和生存的第一環境。因此,培養男孩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就應該讓他明白什麼是家庭,什麼是他應當承擔的家庭責任。

幾乎每一個父親或母親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有責任心,而且相信責任心是一個人立足於複雜社會,能擔當重任的重要條件。但是,男孩並不是天生具有責任心的,它是在適宜的條件和精心的培植下,隨年齡和心靈的成長而生長起來的。家庭是男孩責任心賴以滋長的土壤,父母對待男孩的態度,教育男孩的方法是它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在家庭環境中長出責任心的“幼苗”,才能在更複雜的學校、社會環境中經受考驗,得到修正和磨煉,最終會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家庭責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員的權利,自願承擔家庭義務,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一個具有家庭責任心的男孩,不僅能在現時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員的角色,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有能力支撐,組織好屬於自己的家庭,他的一生不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實、快樂,同時,也能創造出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然而,由於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男孩被嬌生慣養,以至於男孩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權利,成為全家關注的“焦點”。因此,他們逐漸缺少了對其他家庭成員應有的關心、照顧;不願承擔家務勞動;隻會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卻很難理解父母;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爭取權利,卻意識不到自己對父母,對家庭應盡的義務。

男孩家庭責任感淡化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觀念、態度和教育方法造成的。要培養起男孩的家庭責任感,應該首先讓他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當警察說讓我送你回家,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遠處的別墅說:“那是什麼?”“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當你的親人一旦從那裏搬走,一旦那裏失去了溫馨和親情,那就僅僅是一個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男孩一出生便成為家庭中的一員,他是一個走向成熟獨立的人。父母有責任照顧他,撫養他,有權利引導他,規範他,但無權以自己的觀念禁錮他,以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男孩應受到尊重,男孩也應尊敬、關愛父母及他人,分擔家務。

男孩不應是家庭中的核心,也不應是家庭的附屬品或私有“財產”,而是與其他家庭成員一樣,一出生便是一個獨立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及心理的逐漸成熟,男孩應越來越多地享有獨立與自由,以及平等參與家庭問題討論決策的機會,家庭責任感的增強是男孩心理真正成熟的表現。家長若能意識到男孩與父母之間是平等的,相對獨立的,靠親情相互聯係的關係,並有意識地引導男孩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消除“特權的”、“核心的”,或附屬的、被管製的等不良角色意識,不僅能創造出和諧的家庭氣氛,也能促成男孩的健康成長,為男孩的未來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家庭生活總免不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每個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父母希望為男孩支撐起一把遮風擋雨的保護傘,讓男孩生活得比自己更幸福快樂。但父母是否應該反過來想,假如讓男孩一起經受風雨,豈不是更能磨煉他們堅強的意誌和處理問題的技能技巧嗎?不但如此,在這個過程中,也能讓男孩體驗到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辛勞。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這種體驗的增加,男孩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發展就會逐漸具備作為成人與父母分擔家庭問題的條件。

家是每一個成員共同的、相互的分享與承擔,不僅會使原本沉重的家庭負擔減輕,還會使各成員之間關係更加親密,男孩就是在這種被重視中成熟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