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男孩自我意識的覺醒,是男孩發展獨立意識的第一步。作為一個人類個體,自我意識是自己對自己產生認識,並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的一種意識狀態。自我意識的覺醒,能告訴男孩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是由自己承擔的,而不是寄希望於他人。
心理學家指出,人並不是生下來就有自我意識的,兒童的心理隻有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能形成自我意識。在2歲左右,兒童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並且能用名字和代詞“我”稱呼自己,這就標誌著兒童開始把自己從客體轉變為主體來認識,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社會自我從3歲到青春期開始,個體通過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和學校教育,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增強了社會意識,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盡量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標準。
在男孩自我意識薄弱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主要來自於對環境的反饋。所以大人要有意識地促使男孩認識自己,用多種方式讓男孩了解自己的變化,意識到自己在長大,自己越來越強了,越來越棒了。父母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麵培養男孩的自我意識。
1.從小培養男孩的自我認識
初生兒的意識是混沌的,是沒有明確的主客體之分的,基本沒有自我意識,隻有生理需求提示著“我”的存在。因此,喂養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積極的喂養,不但能促進嬰兒身體的發育,還能促進其心理的發展,使嬰兒盡快擺脫混沌狀態,逐漸耳聰目明,並且客體清晰,主體明朗,從而促使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的認識過程是可以促進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對嬰兒的刺激。在積極的環境裏,嬰兒能較快地耳聰目明起來;而在消極的環境中,嬰兒卻久久地停留於混沌狀態。為了讓處於混沌狀態中的男孩盡快啟蒙,就應該盡快讓男孩的眼睛明亮起來,耳朵靈敏起來,手、腳活動增多等。為此,適當而豐富的刺激是很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從鍛煉男孩“看”“聽”“動”等方麵來刺激男孩的自我認識。多讓男孩用眼睛去追逐事物,多對男孩說話,多讓男孩多摸、多動等。
2.讓男孩劃清自己的“界線”
5歲的強強讀幼兒園中班,媽媽讓他天天走5分鍾的路,去拿牛奶。一開始他很高興,但有一天下雨了,他就不肯去拿牛奶了,讓媽媽去拿。媽媽說:“下雨了,牛奶工就不送牛奶了嗎?媽媽就可以不上班了嗎?你就可以不上幼兒園了嗎?天雖然下雨了,但一個人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怎麼能不去拿牛奶呢?”強強一想對啊,就爬起來打著傘跑出去拿牛奶了。
心理學家強調,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和明白自己的界線非常重要。隻有明白了自己的界線,才能在自己的界線內負責,這是男孩成長的關鍵。媽媽讓強強拿牛奶,就是在明確地告訴他,作為家庭成員,做家務事,也是他份內的事,也是他應擔負的責任。
自我意識,是人自覺性、自控力的前提,要想讓男孩自覺學習、努力成長,就應培養男孩的“自我意識”。而我們的很多父母太愛男孩,什麼都想包辦代替,這樣其實是在侵犯男孩生命個體的“界線”。
3.引導男孩自我監控、自我評價
自我的發展需要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監控。但將成長作為一條線索貫穿於人的始終時,整理自己成長的軌跡顯得尤為重要。家長要依照過去、現在、未來進行清理,讓自己深刻了解與把握自己。要讓男孩記住:自我體驗永遠是個體的,當我們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長的碩果時,也在促進自己的成長。
五六歲的兒童基本已經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核心,它對於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道德行為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家長應當為男孩創設自我評價的情境,促進男孩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男孩的自我評價能力最初是根據成人對他的評價而形成的。
因此,家長對男孩的評價應當比男孩的實際情況略高一點,使男孩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這樣有利於培養男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男孩能夠用積極的向上的要求來評價自己。另外,家長要努力安排一些男孩經過努力能夠取得成功的活動。成功的次數越多,男孩對自己成功方麵的評價越高;成功的範圍越廣,男孩對自己的全麵評價也就越高。這樣有利於培養男孩自信、自我接受、勤奮、樂觀的個性,使男孩自我意識中積極的成分占主導地位,從而促使男孩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