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男孩成才,立足於社會,就要從小重視培養男孩的獨立意識。男孩其本身就有很強的自理能力,但需要父母有意地開啟男孩的獨立意識,減弱並逐漸消除他們的依賴心理。
因為獨立性不足會讓男孩做事沒有主見,對問題缺乏自己的判斷,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上,就容易缺乏創新的勇氣。
大剛今年5歲,已經會算簡單的數學加減法。可是,每次媽媽想要考考他的時候,他卻表現出猶豫不決的神情。雖然,大剛知道那個答案,但他一定要媽媽先說,或者給出媽媽幾個答案,問媽媽哪個對。如果媽媽不說話,他就開始揣測媽媽的心思,試探性地說出答案。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大剛雖然知道答案,卻總是不願意大膽說出來。因為他的內心有太大的依賴性,總期望能從媽媽那裏得到一些暗示。這種現象對男孩的個性發展和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獨立意識來源於最初的自我意識。從兩歲左右,男孩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家長就可以逐漸培養男孩的獨立意識了。幼兒的獨立意識一般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隨著他們的逐漸長大,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好到做得井井有條,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幼兒獲得自身發展。因此,家長應該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要忽視這個連續的、漸進的過程。
1.家長應該給男孩營造一個獨立的空間
家長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為男孩布置一個角落,作為男孩的私人空間。男孩可以在這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可以隨意地在這個空間貼一些粘貼畫,畫一些畫,或者在這裏看書等。給男孩獨立的空間,他就可以決定做什麼、怎麼做,逐漸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此外,在家庭中也可以考慮給男孩設立單獨的餐具、寢室。這可以使男孩有一種長大的感覺,從而增強獨立意識。
2.放手讓男孩做力所能及的事
男孩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從2歲開始,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步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斷提高,男孩已經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步養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睡覺、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認識到,年幼的男孩總是在反反複複中感受著勞動的樂趣和獨立做事的快樂。
期間,家長就應放手讓男孩鍛煉,不要怕他們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對於男孩獨立去做的事,隻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讚許,使男孩產生自信。這樣會逐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鍛煉機會,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
3.鼓勵男孩自己拿主意
一個10歲的男孩,已經同意晚上去陪一個朋友,但突然又接到當天晚上去參加一個同學生日宴會的邀請,而那個朋友卻沒有受到邀請。這個男孩便問媽媽;“我該怎麼辦?”這位母親沒有告訴自己的想法,而是引導男孩去思考每一個決定可能帶來的後果,幫助男孩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媽媽說:“如果你參加同學的生日會,你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呢?如果你告訴朋友你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又將會發生什麼呢?你不妨列出每一個你做出的選擇可能產生的後果。”這樣,男孩就會思考各種可能,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男孩自己拿主意的次數越多,將來處理複雜情況的能力就越強。
4.家長應積極創造男孩獨立操作的條件
一個男孩隻有給他很多探索和實驗的機會,以及不害怕他獨自在一定的限度內犯錯誤,才能培養出他的獨立性。因此,隨著男孩的逐漸長大,父母應允許他有越來越多的獨立性,也就是給他的規定和約束要逐漸地減少,使他有更多的自由去處理他自己的事情。除了這些,父母還應該鼓勵男孩養成自己做決定的習慣。
在培養男孩獨立性的過程中,有時,男孩可能由於種種原因不願自己動手或動腦,這時家長就要設法啟發、引導他自己做的願望和能力,從而戰勝依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