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讓男孩自覺地學習(1 / 1)

對於不想學習,或者難以進入學習狀態的男孩來說,催促男孩讀書,或強迫他打開書本,不會有任何意義。因此,家長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男孩,就要對他進行恰當的引導,讓他自覺地學習。

男孩並不需要太多幹勁時,父母若強求他幹勁十足地去麵對功課的挑戰,男孩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可能連原有的一點幹勁也就沒了。因此,父母對待男孩學習,盲目進行督促、監督,甚至威逼利誘,顯然都是不合適的。家長要想達到目的,需要讓男孩自己產生學習的意識和願望,這才是硬道理。

1.不要為男孩安排過於舒適的環境

一般來說,欲成就大事業,便需要有“吃苦精神”。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男孩自然也不例外。而能克服障礙或逆境的精神動力,往往會在過於滿足的生活中,受到侵蝕而不自知。

有位小學四年級的小男孩,他是家中的獨生子,生性活潑,經過智力測驗發現,他的智力比同年齡的男孩高出甚多,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深深地以他為榮,決定要給他一個最好的讀書環境。這位男孩非常幸運的誕生在一個經濟環境很好的家庭中,與學習有關的生活條件一樣不缺。但是意外地,他卻慢慢開始改變了,讀書雖然仍舊認真,但總是少了那麼一點幹勁,不再有向功課挑戰的心了,成績也逐漸退步了。後來經過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是由於物質環境太好的緣故。如果對一切都很滿足,就不會產生打破現狀、努力突破的前進欲望。

2.讓男孩從不喜歡的科目下手

如果你仔細觀察用餐時的狀況,便會發現成人和男孩間有一個很大的差異,那就是成人一般都會將自己喜歡的菜肴,留待最後再吃,而男孩卻往往由自己喜歡吃的菜開始吃。男孩的學習也存在這種心理,每當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時,便會在課堂上打瞌睡,所以總是挨老師的訓斥。男孩做功課總是先做自己喜歡的科目,而留下不喜歡的科目,這樣那科目自然一直沒有起色。遇到這種情況,不妨讓男孩先做完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再做自己喜歡的科目,這樣才能較好地克服避免不喜歡科目的心理。因為男孩若不先把不喜歡的科目做完,便不能做自己喜歡的科目,於是隻有硬著頭皮向討厭的科目挑戰。一般來說,男孩從自己討厭的科目做起,做完之後再做喜歡的科目,這樣更能提高男孩的學習欲望。

3.利用男孩的“同步心理”

男孩的生活領域比起成人的世界,“同步心理”所占的比例更大。對男孩來說,沒有一件事會比離群的感覺更可怕。做父母的不妨用這種男孩唯恐離群的不安心理,用這套方法激勵男孩用功,可以說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樣能迅速擊中男孩的心理,使其主動學習上進。

4.要經常鼓勵男孩的自信心

男孩考試成績不太好,心裏很難過,再加上怕父母訓斥,心裏一定會忐忑不安。這時,如果父母再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訓斥一頓,效果不但不好,反倒會產生副作用,使男孩喪失自信心。如果輕描淡寫地說:“我相信以你的實力,應該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績,這次考試大概沒有完全發揮吧!媽媽相信你日後一定會大有作為的。”這樣男孩不但不會喪失自信心,而且還會增加幹勁,發憤圖強。

激發男孩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意識,也是激發他獨立自主意識的一個方麵。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生存、成長,就需要家長的努力,從小培養起男孩自我進取的獨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