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指出,男孩在年幼時,就有一種自立的願望和要求。作為家長,應充分意識到男孩自立自主發展的趨勢,並因勢利導,逐步培養起男孩獨立的意識和自立自強的性格。
兒童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是遺傳因素,另一個是環境因素。雖然遺傳基因具有不可控性,但為男孩預備一個好的教養環境,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家長可以從教會男孩獨立玩耍、獨立吃飯穿衣開始,逐步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隻有這樣,男孩今後方可在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華。
獨立自主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活動。自立自強的性格是健全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男孩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男孩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專家指出,男孩在1歲左右時,家長就可以對他進行獨立自主性的培養。
1.在正確認識男孩的基礎上,給予男孩充分的自由
家長應該了解男孩在各個年齡段所普遍具備的各種能力。知道在什麼年齡,男孩應該會做什麼,那麼就可以放手讓男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賴別人。其中,家長還要充分了解男孩的“特別性”,對這些特別之處,要相應的采取特別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男孩的強項,那麼便可以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他;若男孩生性敏感、膽小,那麼就應該多鼓勵他大膽嚐試。
另外,在了解男孩的基礎上,家長應給予男孩充分的活動自由。男孩的獨立自主性是在獨立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要培養獨立自主的男孩,就應該為他提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2.循序漸進,不隨便批評
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對男孩的發展提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男孩一時沒有達到要求,就橫加斥責,請先冷靜地分析一下男孩沒有達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學的準則來衡量,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調整策略。
獨立自主性的培養,需要以男孩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因此,在培養男孩獨立性的過程中,切不可過於急切,應當給予男孩充分的時間,讓男孩感受到家長的愛,從而使男孩對周圍人物都具有信任感。
3.給男孩積極的心理暗示
兩位媽媽分別帶著自己的男孩在公園裏玩耍。當看到美麗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時,兩個男孩奔跑著去追趕,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媽媽趕緊跑過去,抱住男孩心疼地說:“乖乖,摔疼了吧?”男孩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媽媽則站在一旁,淡淡地說:“沒關係,自己爬起來。”這位男孩若無其事地爬起來,又繼續奔跑著玩去了。
心理學家說,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施加心理影響的過程,暗示的結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緒、興趣、意誌方麵發生變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暗”,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男孩稚嫩的心靈。就以上案例而言,同樣是摔跤,前一位媽媽緊張不安的態度在暗示男孩,摔跤是很疼痛的,從而在心理上增加了男孩疼痛的感覺,使男孩變得嬌嫩,這是消極的暗示。而另一位媽媽淡然平靜的態度卻暗示著男孩,摔跤沒什麼大不了,自己應該勇敢爬起來,這是積極的暗示。
積極的心理暗示帶給男孩的是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與說服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係,含蓄而委婉,避免說服教育給男孩帶來的壓抑感和逆反心理,使男孩於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以及堅強的情感意誌。幼小的男孩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所以,家長應注意善用積極暗示,避免消極暗示。
4.讓男孩懂得生活的艱辛
父母既要讓男孩知道生活的甘甜,又要讓男孩了解生活的艱辛、坎坷和困難。這樣才能從小培養男孩真正的愛的情感和自強自立、堅忍不拔的品格。有的男孩知道父母埋頭工作,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他們也就不願意隨便花錢,能節省就盡量不花,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這樣的男孩就會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以減輕父母的勞累,自立自強的意識,就已經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