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從小培養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1 / 1)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話,一旦男孩離開了父母,就會喪失立足社會的根基。這樣的男孩,即便功課門門優秀,但由於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未來的生活中也將舉步維艱。

其實,對男孩最好的管理,就是培養起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就要求父母們要以身作則,用無聲的教誨為男孩展示做人的準則。

一位母親,從男孩上幼兒園起,她就訓練男孩把自己的東西用過之後放回原處;需要父母做的事情,她總是讓男孩來提醒,對於那些男孩能做的事,她也從不代勞。有一次,男孩上學忘了帶筆盒,她看到之後隻是在一旁提醒:“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忘記帶的東西?”男孩漫不經心的回答“沒有”,背起書包就走。到了教室,他才發現沒帶筆盒,於是隻好回家去拿。很多人指責這位母親,這樣管男孩太過分了,對男孩不負責任。然而在她看來,她用了最好的辦法,懲罰了男孩的錯誤。這次男孩雖然上學遲到了,但這事給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後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

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男孩,允許男孩在實踐過程中跌跟頭、犯錯誤,進而幫助男孩自理自立起來。

1.培養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須從日常小事做起

穿衣服、洗衣服、掃地、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包書皮,所有這些事情都應逐步交給男孩自己完成。就是上學、放學接送男孩這項事務,家長也該放手了,如果不是路途特別遙遠,家長盡可讓男孩自行來去。

在自我管理的訓練中,玩具物品的收拾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父母可以為男孩的玩具物品準備一個專門的放置地方,讓男孩知道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一旦玩具不慎丟失,男孩應當自己承擔這個責任。

讓男孩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的鍛煉中逐步走向完善,有條理、會安排、巧打算,那麼不僅使男孩從小學會了自立,而且也使男孩擺脫了依賴大人的惡習,心理也健全起來。

2.讓男孩嚐試當家做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家長可以嚐試讓男孩當家做主,以此來讓男孩明白自己在生活中應當承擔的責任。讓男孩多幹些力所能及的活,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務,是男孩能夠辦到的。雖然有時會引發男孩的不快和怨言,但從長遠來看,卻非常有利於男孩的發展,家長隻要把道理給男孩講清楚,男孩還是很樂意去做的。

參與家務勞動將使男孩學會簡單的統籌法——如何平行地做兩三件事而不致手忙腳亂,網絡成癮及電視成癮的發生率更低,學習效率高,做事的計劃性也要好於同齡人。一般人認為,做家務隻是鍛煉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這顯然是將做家務的目的狹隘化了,其實,做家務可以幫助男孩確立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責任心,使他與長輩有休戚與共的感受,這對男孩控製自己的情緒,了解及體察家長的情緒變化,有著絕佳的效用。反複做同樣的家務:擦地板、擇菜、晾衣服……對男孩的忍耐力也是很好的鍛煉。此外,與家長一起做家務也是一項極好的親子活動。

3.讓男孩多參加一些集體夏令營活動

暑期是外出遊玩鍛煉的最佳時機。可以讓男孩報名參加一個鍛煉男孩自理能力的夏令營活動,從而給男孩創造鍛煉的機會。夏令營中,因為是同齡人的集體活動,男孩就有可能爭相表現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去一個景點怎麼走才最經濟,臨行前應準備哪些東西,遇到迷路、超支、旅館客滿、訂不到理想的車票應該找誰求助,這樣的討論會把男孩的做事計劃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一點點挖掘出來,他會知道出門要帶上地圖、帽子、防曬霜、飲用水,還要準備足夠的硬幣乘坐公交車;他也會知道拍攝所用的膠卷可以在旅館附近的超市購買,質量有保障,價格還便宜,在景區購買的膠卷要貴很多。出門在外,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對男孩的耐挫力和情緒管理的能力,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