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任性而為”不可取(1 / 1)

自製力是能夠控製自己、支配自己並自覺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缺少自製力的男孩,容易任性而為,不計後果。對於成長中的男孩來說,應當把管教從父母對男孩行為的外在約束力,轉化為男孩的內在控製力。

男孩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對自己的很多喜好都不能很好地控製,往往喜歡什麼就買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的男孩在做作業的時候,喜歡做一會兒玩一會兒,這都是男孩不能克製自己的表現。如果照這樣的情景發展下去,對男孩的成長很不利,不但會引起身體上的疾病,還會影響男孩的心理健康。

5歲的明明總是不喜歡吃青菜,專挑肉食吃。如果將肉和青菜放在一起炒,明明也隻會將肉全部挑揀吃掉,而青菜則一動也不動。這樣的習慣當然很不好,對男孩的身體也十分不利。為了能讓男孩克製吃肉的欲望,每次吃飯的時候,爸爸隻要看見兒子隻吃肉不吃菜,就會給明明懲罰,讓他隻吃白飯,連肉也不給他吃。就這樣,明明在爸爸的幫助下,逐漸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

明明在練習鋼琴的時候,爸爸也是十分嚴厲的。小孩總是貪玩的,明明也不例外。因此,他在練琴的時候,總是練一會兒,然後偷偷玩一會兒,結果琴也練不好,玩也玩不痛快。爸爸對此非常生氣,為了能讓男孩練琴的時候專心點,克製自己想玩的欲望,隻要看見兒子開小差,爸爸就會對他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明明克製住了自己,在練琴的時候專心致誌。後來,明明發現,每天把練琴的任務專心致誌的完成後,玩起來會更痛快。於是,明明成為一個具有良好自製力的男孩。

隻有在男孩還小的時候,讓他學會克製和等待,長大以後,男孩才能在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戰勝困難,這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

1.從小培養並及時督促

從男孩能理解大人的話時開始,就注意幫助男孩逐步學會正確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即讓男孩慢慢明白,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一般來說,男孩比較小時,自製力的培養主要是生活習慣上的問題,如規定男孩有規律地生活作息,讓男孩按時就寢,準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做作業及遊戲,按時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務等。開始時可能會有些困難,但時間長了,男孩就會在父母的督促下學會控製自己、約束自己,並養成習慣。

2.可以適當製定一些行為規則

父母可為男孩製定一些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家規等行為準則,並利用校規,作為男孩行為的約束,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注意的是,這種行為準則不能過度或過於詳細,否則會損害男孩的獨立性。男孩過於“聽話”,不利於他的成長,這樣的男孩往往缺乏創造性和開拓性。父母隻要抓住主要問題就可以了,待男孩慢慢長大後,再注重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等方麵的教育。

3.啟發男孩的自覺性

男孩自製力的發展是和男孩的自覺性、堅持性等相聯係的。父母要啟發男孩的自覺,養成男孩良好的行為習慣,讓男孩堅持體育鍛煉,獨立完成作業,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形成比較穩定的意誌品質。

4.要有足夠的耐心

當男孩出現缺乏自製力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要耐心說服,同時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是否采取了令男孩心悅誠服的態度和方法,並檢查規定,是否有些規定過頭了,過於束縛了男孩等等。隻要父母不粗暴地對待男孩,而采取生動活潑、寓意深刻的故事耐心說服男孩,男孩是會改變一些不良習慣的,並逐步成為一個有較強自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