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堅持就是勝利”,有耐性的人往往能夠堅持到最後,取得成功。專家指出,忍耐不是男孩與生俱來的東西,家長必須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教給他,是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習得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這樣的男孩,他們有較為廣闊的知識麵,頭腦靈活,但就是有些“懶”,幹事情沒有耐性,缺乏毅力。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他們不肯鑽研和思考問題,讀書怕吃苦,遇事容易煩。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一道題看了兩遍沒搞懂,就會很自然地放棄,等著老師和家長來講解,或者直接抄參考書上的答案;他們在公共場合也顯得煩躁不安,怨天尤人,以至於不願意排隊,插科打諢;讀書時,往往翻上幾頁,掃上幾眼就沒有興趣;他們在家總是待不住,幹什麼事情都要讓父母幫忙,喜歡玩有刺激性的電腦遊戲,脾氣暴躁,稍一批評就張口頂嘴,甚至離家出走。這些男孩遇到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總是不顧是非盲目行動,有時還會因為父母一時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而大發脾氣。
這些行為是典型的缺乏耐性的表現,如果男孩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對他們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如果男孩學習沒有耐性,就很容易導致學習不踏實,對知識的掌握浮光掠影,淺嚐輒止;而在公共場合沒耐性則很容易跟他人發生衝突;經常頂撞家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導致男孩目無尊長,甚至不孝順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男孩克服這些不良行為。
1.男孩的耐性需要在生活中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識地讓男孩完成一些需要花時間、動腦筋的事情,以此來磨煉他們的耐性。父母要督促男孩天天寫日記、晨練、掃地、為花澆水等,以培養自己的意誌和耐性。
在培養男孩耐性的過程中,父母最好不要用物質去表揚男孩辦事有耐性,而應該側重於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鼓勵。
2.為男孩做好榜樣
父母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男孩不良習慣的汙染源。父母要培養男孩的耐性,必須保證自己對男孩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倘若父母要求一個缺乏耐性的男孩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變得很有耐性,男孩稍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那麼男孩在這樣的教育環境裏,很難變得有耐性。
此外,有些父母還容易走另一個極端,他們容易把對男孩要有耐性理解成遷就男孩,對男孩磨磨蹭蹭的行為不聞不問,繼而對男孩過度溺愛和百依百順。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孩,不僅缺乏耐性,而且往往容易任性,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3.運用一些有效的小技巧
(1)激將法
生活中,父母讓男孩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男孩隻做了一會兒就不想做了,父母就可以故意激將:“我不相信你能把地掃幹淨!”“我不信你能把碗收拾幹淨!”男孩聽了之後為了表示不服氣,便會鼓起勁來把事情做好。
(2)誘導鼓勵
有時,男孩在遇到難題時往往會懶得動腦筋。如果父母在邊上督促他再仔細反複琢磨一會兒,並從中給予一定的啟發,當男孩解決難題的時候,他便會享受到最大的滿足和喜悅,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鑽研的習慣。
(3)樹立榜樣
為了培養男孩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都應體現出榜樣的力量。這對男孩來說是種無形的有效教育。
(4)故事熏陶
男孩喜歡聽故事。因此,父母可以經常有意識地給他講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讓故事內容感染他。
(5)展開競爭
想讓男孩把一件事情幹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大人進行比賽。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男孩做事的積極性,還能讓男孩最大限度地體會勝利的喜悅。當然,男孩其實很難戰勝父母,可是,為了培養男孩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父母可以故意讓著他點,並在幹完事情後給予男孩表揚。
其實,在生活中,能培養男孩這種能力的事情還有很多。因此,父母應注意點點滴滴,並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男孩的方法。另外,對於開始上學的男孩,更應該抓緊耐力訓練。比如,幫助他確立短期內集中注意力的目標,把新信息分隔成小的組塊。這樣他就能掌握這些內容,並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學習下去,直到成功。